|
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登录
|
注册
检索
高级检索
相关度
相关度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每页显示10条
每页显示20条
每页显示30条
已找到
17
条结果
律师如何处理当事人的秘密
作者:
杨玉和
发表期刊:
河北法学 1991年3期
关键词:
当事人
律师
犯罪意图
有关当事人
实施犯罪
业务活动
犯罪行为
对方当事人
需要律
消除误解
摘要:
<正> 随着律师业务活动日益地渗入公民和法人的日常生活,律师掌握了许多有关当事人的情况.对这些情况如何进行保密,就成了律师必须慎重处理的问题.律师需要保密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法律规定的需要律师保密的情况,如我国律师暂行条例第7条和民事诉讼法(试行)第53条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密和个人隐(阴)私;另一种是法律未规定需要保密,但若透露出去将有损于当事人利益,或会给当事人带来麻烦的情况,或者当事人出于某种考虑不乐意随意让人知道的情况…
查看全部>>
我们是如何开展《司法建议》活动的
作者:
尹海波
马巨山
发表期刊:
河北法学 1983年1期
关键词:
司法建议书
发案单位
如何开展
严重经济犯罪
检察机关
实施犯罪
检察院
主管部门
办理经济案件
办案人员
摘要:
<正>通过办理经济案件,我们发现经济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够实施犯罪活动,除了其他原因之外,一些发案单位在经营管理、财务制度、生产流通环节以及用人等方面的漏洞,也使他们实施犯罪有可乘之隙.在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斗争中,我们如何帮助发案单位堵塞漏洞,做到打防结合,既抓“白蚁”又堵“蚁穴”,取得办结一案,教育一片,整顿一线的效果呢?这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卞某的行为构成盗窃抢支罪和杀人罪(中止)
作者:
薛恩勤
发表期刊:
河北法学 1984年3期
关键词:
杀人罪
行为构成
枪支弹药
中止犯
被告
故意杀人罪
实施犯罪
女朋友
犯罪未遂
案例分析
摘要:
<正> 《河北法学》83年第二期案例分析“是盗窃枪支弹药罪,还是杀人罪?”一文结论为“对被告卞某应定故意杀人罪(未遂)”.对此我有不同看法,特提出来磋商.
试论犯罪团伙的概念与特征
作者:
邢阳
发表期刊:
河北法学 1984年2期
关键词:
犯罪团伙
共同犯罪
概念与特征
犯罪集团
犯罪活动
首要分子
实施犯罪
主观恶性
公安人员
通谋
摘要:
<正> 在依法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斗争中,犯罪团伙是司法机关从重从快打击的一个重点.这就要求我们能在
论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
作者:
霍建中
韩文成
发表期刊:
河北法学 1999年1期
关键词:
被害人
犯罪人
犯罪行为
被害要因
实施犯罪
互动关系
犯罪过程
预防犯罪
犯罪动机
强奸行为
教唆的未遂与未遂的教唆
作者:
王春海
发表期刊:
河北法学 1983年3期
关键词:
教唆行为
犯罪结果
犯罪意图
实施犯罪
犯罪的预备
内容实施
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故意
人犯
未遂教唆
摘要:
<正>教唆犯的特点,在于被教唆人的犯罪意图是由教唆人的教唆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教唆犯的教唆,被教唆人就不会去实施犯罪.在实践中,被教唆人没有接受教唆、犯被教唆的罪,或者被教唆人按照教唆的内容实施了犯罪,但因被教唆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况都是存在的.前者叫做教唆的未遂,后者叫做未遂的教唆.教唆的未遂与未遂的教唆是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其共同点是:
论累犯刑罚的适用
作者:
周振想
发表期刊:
河北法学 1989年1期
关键词:
刑罚
刑法典
从重处罚
加重处罚
人身危险性
犯罪人
保安处分
社会危害性
实施犯罪
刑事古典学派
摘要:
<正> 累犯是指受过一定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人。累犯刑罚的适用,就如同累犯的认定一样,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一、国外对累犯刑罚的适用 累犯不仅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而且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各国刑法都规定对累犯要处以严厉的刑罚。
试论故意犯罪过程与阶段的特征及联系
作者:
朱勇
发表期刊:
河北法学 1990年3期
关键词:
故意犯罪
犯罪目的
可罚性
犯罪过程
刑罚
犯罪预备
犯罪中止
法定性
实施犯罪
从犯
摘要:
<正> 故意犯罪过程是指故意犯罪从犯意产生到犯罪完成的前后相继的全部过程;故意犯罪阶段是指故意犯罪在活动过程中可能停顿的阶段。故意犯罪过程与故意犯罪阶段是两个联系紧密又互有区别的概念。它们都有哪些内容?其间的关系如何?目前在刑法学界颇多争论。本文试从两概念的特征入手,谈谈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故意犯罪过程的特征
贪污犯罪的特点及作案手段
作者:
陈大光
刘汝权
发表期刊:
河北法学 1991年5期
关键词:
贪污犯罪
作案手段
犯罪分子
实施犯罪
犯罪现场
同盟
刑事犯罪
共同贪污犯罪
侦破工作
公共财物
摘要:
<正> 贪污犯罪同其它刑事犯罪一样,是一种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和总结贪污犯罪的规律特点,对于同这类犯罪作斗争有其现实意义.一、贪污犯罪的特点贪污犯罪的主体是特定的,因而这类犯罪的另一个特征是:犯罪分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社会阅历.因此,相对而言,这类犯罪分子善于钻空子、寻时机、巧伪装、或找靠山.作案手段大多数隐蔽而巧妙,不易被察觉发现.这给侦破工作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浅论侦查员的思维品质
北大核心
作者:
张宪文
发表期刊:
河北法学 1993年4期
关键词:
侦查员
收集证据
侦查假定
侦破案件
思维品质
犯罪人
案件事实
侦查工作
思维过程
实施犯罪
摘要:
<正> 一、侦查员的思维应该具有广阔性 侦查员感知案件事实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只有最大限度地把一切有关的证据收集起来,才能为正确而科学的思维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才能对支离破碎的各种各类证据进行分析与综合,才能对侦破案件必须解决的每一个问题进行抽象和概括,才能把案件事实系统化和具体化。众所周知,犯罪分子在一般情况下实施犯罪活动都是在极为隐蔽的状态下进行。预谋性和集团性犯罪还有精心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有的犯罪人还破坏,伪造现…
查看全部>>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