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度
- 相关度
-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20条
- 每页显示30条
已找到 20 条结果
- AA级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
- IPM技术在东至县农业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 我所茶树植保研究工作回顾与展望摘要:从1935年8月福建省福安茶叶改良场成立,到今天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所庆已有70周年的历史,我所的植保学科从来没有停止发展壮大的脚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以来,党和政府对茶叶科学的重视及茶叶生产发展的需要,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以化学防治——综合防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植保工作方针为主轴,充分利用国家的植保政策和科技进步等有利因素,对我省茶树的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示范推广等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至今基本…查看全部>>
- 无公害核桃生产技术研究CSCD
- 植病经济与病害生态治理北大核心CSCD摘要:本文从植物病害及病害的不恰当防治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生态污染损失,导出了植病经济与植病经济学产生的必然;从植病经济学和病害发生的规律性出发,提出植病管理的核心--是防不是治,是重在保护植物健康,而不是重在消灭病原生物,进而提出务必从现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模式向以植物生态系统群体健康为主导的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PM)的新模式跨越.
- 实施棉花IPM项目对池州市贵池区棉花生产及棉农行为的影响
- 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与中国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合作进展北大核心CSCDCSTPCD
- 对动植物检疫专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 麦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效益评估的初步研究
- 朱红毛斑蛾在我国的潜在危害性风险分析摘要:朱红毛斑蛾是榕树上的一种重要的寡食性食叶害虫,在我国南方部分省市有分布.该虫发生为害严重时,可将寄主植物叶片啃食殆尽,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从朱红毛斑蛾分布情况、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经济重要性、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对其在我国的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朱红毛斑蛾风险综合评价R值为1.96,在我国属中度危险等级的有害生物.提出应采取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加强风险管理,控制朱红毛斑蛾蔓延扩散和种群数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