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登录
|
注册
检索
高级检索
相关度
相关度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每页显示10条
每页显示20条
每页显示30条
已找到
4
条结果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桦木林木本植物种间联结
CSCD
CSTPCD
作者:
杨龙
孙学刚
段文军
王俊
发表期刊:
生态环境 2007年4期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桦木林
木本植物
种间联结
摘要: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原高寒区的交汇地带,该区既兼具3大自然区的特点,又具有边缘地带气候波动不稳定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全球变化重点监测的地区之一.研究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亚高山桦木林的种间联结,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该地区桦木群落的结构、功能和演替,对于维持该地区群落稳定性以及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桦木林中20个优势种,采用方差比率法 (VR) 检验多物种间的联结性,2×…
查看全部>>
川西亚高山次生桦木林恢复过程中的生物量、生产力与材积变化
北大核心
CHSSCD
CSCD
CSTPCD
作者:
刘彦春
张远东
刘世荣
发表期刊:
生态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
生物量
地上生产力
材积
桦木林
植被恢复
摘要: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样地调查方法,利用异速生长方程和一元材积表计算不同林龄桦木林的生物量、生产力与材积,结果表明,桦木林乔木层及平均单株地上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在50 a时达到最大;生产力则先增加而后逐渐减少,乔木层30 a时生产力为7.88 t·hm~(-2),a~(-1),到40 a和50 a时,分别下降到5.17 t·hm~(-2) ·a~(-1)和1.19 t·hm~(-2)·a~(-1);单株平均生产力在30 a时达到最…
查看全部>>
退耕还林地桦木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贮量与空间分布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作者:
吴小山
黄从德
发表期刊:
生态学杂志 2007年3期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碳素密度
碳贮量
桦木林
摘要:
对退耕还林5年生的桦木林生物量、碳素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桦木各器官的碳素密度在0.4519~0.5137 g C·g-1,排列顺序为枝>干>叶>根颈>粗根>中根>细根;死地被物层的碳素含量为0.3953 g C·g-1,土壤平均碳素密度为0.0150 g C·g-1,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次土壤碳素密度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桦木林生态系统总的碳贮量为127.9298 t C·hm-2,其中乔木层为21.9282 t…
查看全部>>
川西亚高山桦木林的林地水文效应
北大核心
CHSSCD
CSCD
作者:
张远东
刘世荣
马姜明
史作民
刘兴良
发表期刊:
生态学报 2005年11期
关键词:
桦木林
苔藓
枯落物
土壤
最大持水量
摘要:
川西亚高山森林是我国西南亚高山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在经历大规模采伐利用后,天然更新的次生桦木林已成为该区域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前人对原始暗针叶林水文学的研究已相当丰富,内容涉及冠层截留、地被物持水特征、森林蒸发散、土壤入渗、根土作用层等诸多方面;而对于采伐后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研究较少,仅有的结论也以人工林为主.通过对林地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了川西亚高山次生桦木林在不同林龄和海拔梯…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