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5(1)
- 2024(2)
- 2023(1)
- 2022(1)
- 2021(1)
- 2019(1)
- 2016(1)
- 2014(1)
- 2013(1)
- 2012(1)
- 更多...
- 核心收录
-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11)
-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北大核心)(10)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9)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1)
- 更多...
- 刊名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
- 上海国土资源(1)
- 兽类学报(1)
- 华东森林经理(1)
- 应用生态学报(1)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 林业科学(1)
- 水土保持研究(1)
- 生态学报(1)
- 福建林业科技(1)
- 更多...
- 作者单位
- 南京林业大学(6)
- 北京师范大学(2)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
- 南京师范大学(1)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1)
- 宜宾学院(1)
- 江西农业大学(1)
- 更多...
- 语种
- 汉语(15)
- 关键词
- 森林破碎化(15)
- 破碎化模型(2)
- 驱动力(2)
- CASA模型(1)
- Landsat系列影像(1)
- TM(1)
- VCF(植被连续场)产品(1)
- 三大林区(1)
- 三水河流域(1)
- 中介效应(1)
- 更多...
- 作者
- 李明诗(6)
- 沈文娟(3)
- 徐达(2)
- 翁卫松(2)
- 严川(1)
- 任芯雨(1)
- 刘安兴(1)
- 刘文俊(1)
- 吕莹莹(1)
- 周国模(1)
- 更多...
相关度
- 相关度
-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20条
- 每页显示30条
共找到 15 条结果
- 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破碎化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北大核心CSCDCSTPCD
- 人类活动对流域森林景观的影响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人类活动从各个尺度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以西双版纳流沙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1988和2003年两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坝区、山区及其中间地带(边缘区)人类活动对森林覆盖率及森林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越平坦,森林覆盖率越小;人口密度越大,离居民点越近,人类活动对森林覆盖率、森林斑块平均面积以及森林斑块边界密度的影响越大;山区森林的变化与坝区和边缘区相反:离居民点越近,森林覆盖率越大,破…查看全部>>
- 斑块边缘效应的研究综述摘要:边缘效应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它在研究群落景观的能量流、物质流和有机体流等生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边缘格局特征的相互作用显著,是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的热点之一.对边缘效应的概念与内涵、研究的相关领域、影响因素、定量评价方法及其意义方面进行了一些阐述.随着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加深,边缘效应影响范围和深度也随之增加;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将不断促进边缘效应生物机制的研究和发展.对边缘效应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森林经营管理.
-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破碎化模式及趋势遥感刻画——以浙江余杭为例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利用1984、1994和2005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采用ISODATA算法将浙江余杭区分别划分为105个光谱类别.然后借助1980和1995年的中国土地利用数据、2004-2006年间全球第1个300 m分辨率的土地覆盖数据库Globcover以及2005年余杭森林二类调查数据,将105个光谱类重新聚合为森林、非森林及缺失值3类以支持基于森林破碎化模型(非传统森林景观格局指数方式)的森林破碎化分析.结果表明:1984至19…查看全部>>
- 急剧城市化背景下森林破碎化模式分析——以浙江余杭区为例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基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80's)、1995年、2000年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破碎化模型及空间关联指数分析浙江省余杭区森林破碎化状态、趋势及干扰模式.对于2008年的森林破碎化模式,以乡镇为分析单位,建立了森林破碎度指数与城市化水平的统计关联,以期对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森林空间配置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80's至2008年期间,研究区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但内部森林比例降低,穿孔森林、斑块森林、边缘森林、过渡森林…查看全部>>
- 森林破碎化对鼠类—种子互作网络的影响北大核心CSCDCSTPCD
- 基于景观镶嵌度指数的森林破碎化模式动态——以美国俄勒冈州为例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有效的景观模式特征评价及其变动预测是合理调控和管理森林景观、维持景观安全格局的基本前提.利用3期美国国家土地覆盖数据库(1992、2001和2006年),采用景观镶嵌度指数与马尔科夫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美国俄勒冈州的森林破碎化模式及森林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交互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景观镶嵌度模型中,开发主导的景观镶嵌类型(D)转变为单一的开发类型(DD)的概率最大,为0.319,说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动力;森林安…查看全部>>
- 基于时间序列MODIS-VCF数据的云南省森林覆盖变化及破碎化分析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2000-2016年森林分布及森林破碎化模式,评估现行森林经营政策的有效性,总结有关森林经营政策执行的经验和教训.[方法]以250 m分辨率MODIS-VCF(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s,植被连续场)产品及其衍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单一像元位置上森林覆盖随时间的变化而拟合趋势线,通过对斜率、截距及该像元位置上森林覆盖率的方差进行阈值化操作,判定该像元上森林变化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3×…查看全部>>
- 中国三大林区森林破碎化及干扰模式变动分析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为了评价现存的森林经营方法及国家执行的多个林业生态工程的有效性,利用两期直接可比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Globcover 2005和2009),采用破碎化分析模型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三大林区的森林破碎化、干扰模式及森林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交互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北林区破碎化程度明显降低,而南方和西南林区森林破碎化加剧.三大林区的人为干扰程度下降,南方和西南林区的自然干扰明显增强.南方和西南林区森林与农业土地利用具备较…查看全部>>
- 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天然林景观动态及破碎化驱动力分析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目的]准确量化森林破碎化程度以及破碎化过程,对于理解森林的生境变化导致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量化美国西北部天然林破碎化空间过程,探究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为构建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提供参考,并为提高中国东北地区天然林的管理水平提供借鉴.[方法]利用美国国家土地覆盖3期数据(NLCD2008、2013及2016),先对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天然林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然后采用森林破碎化过程模型描述和量化了 4种破碎化过程,据此刻…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