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
- 2023(1)
- 2014(1)
- 2013(1)
- 更多...
- 核心收录
-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3)
-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北大核心)(3)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
- 刊名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1)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1)
- 中国药理学通报(1)
- 动物营养学报(1)
- 更多...
- 作者单位
- 中国农业大学(1)
- 语种
- 汉语(4)
- 关键词
- 模型评价方法(4)
- 动物模型(3)
- 动脉粥样硬化(1)
- 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再灌注(1)
- 干物质采食量(1)
- 慢性疲劳综合征(1)
- 模型(1)
- 模型制作方法(1)
- 气虚湿瘀(1)
- 病证结合(1)
- 更多...
- 作者
- 丁耿芝(1)
- 冯楚文(1)
- 刘建勋(1)
- 孙忠人(1)
- 孙维伯(1)
- 孟庆翔(1)
- 屈媛媛(1)
- 李伟(1)
- 李彬彬(1)
- 杨添淞(1)
- 更多...
相关度
- 相关度
-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20条
- 每页显示30条
共找到 4 条结果
- 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与残疾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严重的危害了人类健康.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占60%~80%.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合理的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的基础,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应最大可能的符合疾病实际的发展演变过程,而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更接近临床发病的病理过程,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该文总结了近年关于该动物模型的研究报道,为该疾病模型的制作与研究提供参考.
- 近五年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行为学评价方法应用进展北大核心CSTPCD摘要: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作为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诊断易忽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阐明其发病机制,从病因学和症状学双面发力进行治疗,对于CFS患者的临床康复至关重要。限于其发病机制未明,针对病因治疗的方法有限,目前治疗方式主要集中在改善临床症状。在此背景下,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同时对动物模型进行有效评价尤为重要。本文综合CFS诊断标准和基础研究开展情况,总结近5年CFS基础研究中涉…查看全部>>
- 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预测模型研究进展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准确估测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DMI)在动物营养学理论和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建立预测模型并不断完善的时期.动物营养学家提出了多种预测反刍动物DMI的模型,尽管所建立的模型不同,但使用的变量、原理和评价方法是相近的.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采食量的影响因素、调控理论以及DMI预测模型的种类和评价方法,分析了美国(NRC,1996和2001)、英国(AFRC,1993)、法国(INRA,1989)和澳大利亚(CSIRO…查看全部>>
- 气虚湿瘀型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摘要:动物模型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气虚湿瘀是肾纤维化的主要证候.随着慢性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的逐年升高,气虚湿瘀型肾纤维化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亟须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本研究综述近年来相关造模方法,基于西医外科手术及化学因素建立肾纤维化病理模型,通过劳则气耗或饥则气损、内外湿相引加之客邪影响理论以及化学药物因素等从病因、病理角度建立气虚湿瘀病证结合模型,并从宏观表征、实验室指标、病理改变等角度制定气虚湿瘀型肾纤维化动物模型评价标…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