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登录
|
注册
检索
高级检索
相关度
相关度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每页显示10条
每页显示20条
每页显示30条
已找到
43
条结果
培养学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实践与体会
作者:
程桂真
发表期刊:
全科护理 2006年36期
关键词:
健康教育能力
培养
社会医学模式
护理工作者
学生
专业素质教育
疾病发生
健康观念
摘要: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逐渐被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旨在帮助病人及群体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增加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知识,增强护理及自护的能力。而护理工作者是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对大专层次的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是护理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方法来完成这项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骨折创伤致反应性精神障碍的护理干预
作者:
陶辰
发表期刊:
哈尔滨医药 2007年4期
关键词:
反应性精神障碍
护理干预
骨折创伤
世界卫生组织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医学模式
躯体疾病
心理状态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不但没有躯体的疾病,而且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患者希望躯体疾病能得到良好治疗同时伴之的心理问题也能解决。本文从2001年至2006年12月对12例出现反应性精神障碍的患者的治疗护理中,有关治疗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烧伤病人临床用药的护理体会
作者:
沈娟
吴建蓉
发表期刊:
哈尔滨医药 2006年5期
关键词:
临床护理工作
临床用药
烧伤病人
生物医学模式
社会医学模式
药物治疗
临床医学
护理人员
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已不仅仅是“打针发药”的机械劳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和掌握有关药物治疗的临床医学、药学及护理学的相关知识,了解病人的用药方案及各种药物的作用原理、用法、副作用,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冷静的判断并能理智地采取行动,按时准确安全用药,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将整体护理运用于临床带教的体会
CSTPCD
作者:
郑华芬
发表期刊:
重庆医学 2006年23期
关键词:
临床带教
整体护理
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转变
临床实习质量
知识结构
护理人员
护理教育
摘要:
随着当今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整体护理的普及,新护理观的推行,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护生临床实习质量是当今护理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我院从1999年开始将整体护理应用于大专护生的临床带教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临床药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开展临床实践
作者:
金美花
发表期刊: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15期
关键词:
临床药师
临床实践
现代医学模式
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模式
用药方案
医疗活动
药物作用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从单一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的转变,药师在医疗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充分发挥药师的职能与作用,单向的用药循环体系必须向双向循环体系转变,即患者向医生提供病情,医生经过诊断为患者开具处方,患者从药师处得到药品,药师从患者身上得到药物作用的结果,医生把患者的用药方案提供给药师,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
曾进
黄一华
王红
陈二玲
发表期刊:
医学文选 2005年1期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健康教育模式
患者健康
常见
临床护理路径
肿瘤
社会医学模式
新模式
适应
转变
摘要: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据资料显示35岁以上的妇女20%患子宫肌瘤。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传统的健康教育已不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但迄今为止仍没有一种公认的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为探索一条适合于子宫肌瘤患者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本研究借鉴美国护理学者在护理管理模式中应用护理路径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应用护理路径对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住我科的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护…
查看全部>>
护士与临终关怀
作者:
于春梅
发表期刊: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9期
关键词:
临终关怀
护士
人道主义精神
社会医学模式
社会道德
临终病人
临终患者
医护人员
人类文明
临床经验
摘要: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规律,但临终患者仍然有生存的权利,希望得到社会的认识和人们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尤其是医护人员的重视与关怀。临终关怀就是从人道主义精神的角度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全面的关怀与照顾,这种综合的全方位的健康服务更能体现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内涵与人类文明和社会道德的进步。通过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及家人的护理,深刻体会到临终病人对关怀的需要和必要。
对影响医患关系的医学人文素质内涵的探讨
作者:
王健康
马晓
邓传福
刘希华
发表期刊: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1年5期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
人文素质
社会医学模式
摘要:
就人文素质的基本理论,与其它学科的相互关系,及人文素质的社会性是其根本特点做以说明,同时强调人文素质对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理解是关爱生命,并指出医患关系影响下的人文素质和医护救助三大基本原则,以及人文素质影响下的健康新概念,为人类的自身生存,用人文素质的态度要求医务人员关注、研究疾病的发展、形成,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的主要内容等做了探讨.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作者:
王秀荣
发表期刊:
全科护理(下旬刊) 2008年4期
关键词:
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
围手术期
手术病人
社会医学模式
护理过程
人际交往
心理状态
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向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有研究显示,手术病人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焦虑、紧张、恐惧、担忧等心理贯穿于手术的始终。因此,手术室护士加强对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
浅谈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作者:
赖玉凤
发表期刊:
全科护理 2006年6期
关键词:
护理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模式病房
病人为中心
社会医学模式
护理工作
功能制护理
心身医学
健康问题
生命过程
护理人员
摘要: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心身医学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将逐步取代功能制护理,护理工作的范围将逐步扩展到对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各个不同阶段健康问题的照顾,以病人为中心而建立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康教育直接影响着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巧,是获得健康教育成就的关键环节。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