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登录
|
注册
检索
高级检索
相关度
相关度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每页显示10条
每页显示20条
每页显示30条
已找到
5
条结果
澳科学家发明胚胎性别鉴定方法
作者:
安晓力
发表期刊: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88年12期
关键词:
性别鉴定
动物胚胎
绵羊和山羊
胚胎细胞
母犊
里德
超数排卵
研究成果
发育阶段
遗传性疾病
摘要: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生物化学系的里德博士和琼斯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鉴定动物胚胎性别来控制后代性别的方法。迄今为止,这个研究小组已将此技术用于奶牛、绵羊和山羊胚胎的性别鉴定。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已有5头性别被事先确定的犊牛诞生了。这项研究成果对于奶牛业具有很大的意义。
公羊效应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
孙晓卫
赵中权
发表期刊: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年S1期
关键词:
母羊群
乏情
休情期
神经系统作用
性成熟
性腺轴
发情排卵
母山羊
绵羊和山羊
外激素
摘要:
1公羊效应的概念所谓"公羊效应",就是将公羊突然放入与公羊长期隔离的母羊群中(接近休情期末期月份),可以使母羊提前发情的一种效应。公羊效应实质是公羊分泌的外激素,对母羊感觉器官(包括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产生刺激,经神经系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发LH释放,引起排卵。研究发现,将公羊放入季节性和生理性乏情的母羊以及性成熟前的青年母羊群后,几分钟内母羊的LH脉冲频率明显增加。
中国肉羊规模经营发展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常倩
李秉龙
发表期刊: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年S1期
关键词:
肉羊生产
规模经营
羊肉产量
绵羊和山羊
生产效率
出栏数
肉羊养殖
出栏量
规模化程度
规模饲养
羊布鲁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作者:
韩颖洁
刘月琴
张英杰
发表期刊: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年S1期
关键词:
布鲁菌病
地中海地区
绵羊和山羊
皮内变态反应
试管凝集试验
中南美洲
子宫内膜炎
妊娠母羊
为高
摘要:
羊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发的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的人兽共患的疾病,可以由感染病菌的动物直接感染人类,使人患病。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布鲁菌病最先侵害患畜的乳房和胎盘,引发乳房发炎和流产,进而造成母羊产奶量下降、不孕以及羔羊夭折等严重后果,给养羊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布鲁菌病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其中,在欧洲地中海地区。
羊痒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CSTPCD
作者:
赵柏林
宋晓晖
胡冬梅
曲萍
孙雨
孔冬妮
王功民
发表期刊:
动物医学进展 2014年4期
关键词: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诊断
绵羊和山羊
摘要:
羊痒病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原模型,主要感染绵羊、山羊和欧洲盘羊,羊瘁病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快速、敏感、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对羊瘁病的监测和防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羊痒病诊断方法包括免疫印迹、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毒株鉴定.2012年,我国将羊痒病列入重大外来动物疫病监测计划.与其他的朊蛋白病一样,羊痒病是一种渐进性、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认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因子是一种编码宿主蛋白的PrP…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