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
- 2019(2)
- 2018(7)
- 2017(10)
- 2016(8)
- 2015(10)
- 2014(21)
- 2013(29)
- 2012(23)
- 2011(29)
- 更多...
- 核心收录
-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220)
-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北大核心)(164)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85)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1)
- MEDLINE(1)
- 更多...
- 刊名
- 中国全科医学(47)
- 山东医药(35)
- 现代医药卫生(34)
- 实用医学杂志(29)
- 解放军医学杂志(29)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2)
- 陕西医学杂志(19)
- 中国临床康复(11)
- 重庆医学(9)
- 华北国防医药(8)
- 更多...
- 作者单位
- 首都医科大学(19)
- 安徽医科大学(18)
- 沈阳军区总医院(17)
- 天津医科大学(11)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7)
- 青岛大学(7)
- 中国医科大学(5)
- 北京大学(5)
- 河北医科大学(5)
- 重庆医科大学(5)
- 更多...
- 语种
- 汉语(317)
- 关键词
-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317)
- 冠状动脉疾病(59)
- 心肌梗死(57)
- 支架(33)
- 冠心病(23)
- 老年人(17)
- 心肌梗塞(16)
- 预后(14)
- 冠状血管造影术(13)
- 护理(13)
- 更多...
- 作者
- 韩雅玲(15)
- 荆全民(11)
- 王守力(10)
- 余华(8)
- 王效增(8)
- 马礼坤(8)
- 冯克福(7)
- 栾波(7)
- 王耿(7)
- 盖鲁粤(7)
- 更多...
相关度
- 相关度
-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20条
- 每页显示30条
已找到 317 条结果
- 应用切割球囊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与6-酮-前列腺素F1α变化的临床意义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研究应用切割球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CBA)前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切割球囊(CBA)组(n=31)和普通球囊(POBA)组(n=26),由冠状静脉窦采血,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PDGF,采用酶联免疫标测法(ELISA)检测6-酮-PGF1α浓度.CBA组与POBA组比较,PDGF及6-酮-PGF1α值在PTCA术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查看全部>>
- 99Tcm-MIBI对判断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疗效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99Tcm-MIBI对判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及测定再狭窄以及估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1例确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患者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术后行99Tcm-MIBI静息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GSPECT)进行研究.患者均于PTCA前和PTCA后1个月行GSPECT,其中21例于PTCA后3个月再行GSPECT.经SPECT计算机处理获得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查看全部>>
- 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的介入治疗北大核心CSTPCD
- 颜氏益心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评价颜德馨教授益心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98例患者分为颜氏益心方组、通心络组、西医组三组,三组均在予以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颜氏益心方组(69例)口服颜氏益心方汤剂,通心络组(67例)予以口服通心络胶囊,西医组(62例)单纯予以西医常规疗法.结果:干预后颜氏益心方组与西药组中医证候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颜氏益心方组较西药组干预效果明显(P<0.…查看全部>>
- PCI术后不同止血方案的临床评价北大核心CSTPCD摘要:31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在经股动脉PCI后应用Angioseal闭合器止血,B组经桡动脉途径行PCI,C组经股动脉PCI后行传统徒手压迫.结果 止血时间A、B组较C组明显缩短;下肢制动时间A组较C组明显缩短,B组无需下肢止动;总卧床时间A组明显少于C组,B组无需严格卧床.A、B组术后并发症如出血、血肿、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明显低于C组.提示Angioseal闭合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止血方法,…查看全部>>
- 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置入后早期血清hsCRP、 MMP-9、IL-18的变化及意义北大核心CSTPCD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内支架置人前后外周血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上述指标对预测支架置入后早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 选择48例ACS患者,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分别于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24、48 h及6个月检测血清hsCRP、MMP-9、IL-18水平.结果 患者术后24、48 h与术前比较,hsCRP、IL-18显著…查看全部>>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C反应蛋白水平对介入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北大核心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6 h 内C反应蛋白(CRP)变化对PTCA术后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测定92例AMI患者发病6 h 内的血浆CRP浓度,根据CRP浓度将患者分为CRP增高组(CRP浓度>5mg/L)和CRP 正常组(CRP浓度<5mg/L).所有患者均予介入性治疗.比较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史、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因素,观察再狭窄、再梗死、再发心绞痛、心衰和心源性猝死…查看全部>>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剂应用的争议与评价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1 介入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争议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辅助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降低术中和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降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已成为PCI术重要、常规的治疗,但仍存在以下一些未确定的问题,如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的最佳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长期用药以及二联和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等.近年来对这些问题的争议引起了心血管医生广泛的关注.尤其最近报道药物支架内晚期血栓的发生率较高,使得上述问题愈加受到重视.
- 他汀类药物对PCI围手术期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北大核心CSTPCD摘要: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术后,5%~30%患者心肌酶水平升高,提示心肌损伤可能是造成后期心血管事件增加的原因。通过对PCI介入治疗造成心肌损伤的病理机制和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的研究,部分学者提出PCI手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减少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是有益的。
- 血管成形术前后运动负荷超声心动描记术的价值CSTPCD摘要:目的评价经皮冠脉内介入术(PCI)前后仰卧位蹬车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SBSE)检查的价值.方法22例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前1周内及术后1~3个月内进行SBSE检查,比较PCI术前、术后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室壁运动积分(WMS)、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峰值负荷时术后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术前92,术后46,P<0.05)及WMS[术前(25.14±6.54),术后(19.81±4.51)]明显降低;峰值负荷时…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