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登录
|
注册
检索
高级检索
相关度
相关度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每页显示10条
每页显示20条
每页显示30条
已找到
170
条结果
围肝门切除联合S2、3、4段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作者:
于飞
李强
王开宇
张琪佳
肖鸣
王良
雷建军
崔贵医
徐光勋
项灿宏
发表期刊: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5期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解剖变异
肝右动脉
肝实质
血管重建
切除治疗
切除率
手术过程
摘要:
与围肝门切除联合S4、5、6、7、8段切除一样,围肝门切除联合S2、3、4段切除也是针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最定型的术式之一[1,2]。由于肝实质切除率低且离断面容易控制,这一术式受到初学者的喜爱,但是右侧肝管、动脉的走行存在诸多解剖变异且患者的肝右动脉容易受累,联合S2、3、4段切除的手术过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术者团队需要具备相应的血管重建能力[3,4]。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慢性下肢缺血治疗中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北大核心
CSCD
作者:
董国祥
发表期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年4期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缺血治疗
肢体缺血性疾病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
慢性
基因治疗方法
血管生长因子
缺血肢体
血流灌注
血管重建
90年代
血管再生
血液供应
流出道
摘要: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肢体缺血性疾病,它的治疗可以通过血管重建或介入的方法来达到恢复缺血肢体血流灌注的目的。但是,当肢体的动脉流出道不良无法进行上述方法治疗时,将面临截肢的可能。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应用血管生长因子及基因治疗方法来促进缺血肢体的血管再生,以达到改善患肢血液供应的目的。
血管生成素2与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
吴金春
发表期刊:
医学新知杂志 2007年4期
关键词:
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素2
肿瘤血管新生
肿瘤转移
Ang-2
营养物质
肿瘤细胞
血管重建
摘要:
肿瘤血管是为肿瘤细胞输送氧气及营养物质的通道,也是实现肿瘤转移的重要通道之一。新近发现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在血管新生中作用显著,尤其是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特异表达于肿瘤边缘的血管重建区,参与肿瘤血管新生的起始及延续过程,影响肿瘤生长及转移,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血管新生的靶向因子。为此,现就Ang-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7例烟雾病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
蒋海龙
陈书达
徐建林
王天华
雷兵
毛宇震
发表期刊: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年2期
关键词:
烟雾病
TCD
血管重建
摘要: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合颅脑MRA、TCD与DSA诊断烟雾病,27例得到确诊.11例行手术治疗,7例行EDAS术,2例行EMS术,1例行STA-MCA术.结果 结合MRA与TCD诊断烟雾病的符合率达100%;术后预后良好.结论 TCD作为烟雾病的一项首选筛选方法或者在没有DSA的基层医院作为主要诊断方法是可行的;对于缺血性烟雾病行脑血管重建术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血管4点和8点牵引吻合技巧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作者:
彭承宏
发表期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年3期
关键词:
血管重建
牵引缝线
静脉吻合
胰十二指肠切除
血管缝合
吻合方式
临床实践
吻合方法
肝移植
门静脉
摘要:
在肝移植中,血管重建最多的是静脉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如遇血管受累也须重建门静脉。我们在采用常规血管吻合方式时,常由于不能自然显鳐血管后壁,须用钳、镊或缝线牵开显露,缝合不便。经大量临床实践后,发现开始血管缝合时,如将血管两侧牵引缝线的牵引点从侧方移至侧后方时,则能很好地显露后壁。经过不断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下述吻合方法,供大家参考。
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研究
作者:
刘斌
发表期刊:
中国保健营养 2017年34期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烟雾病
血管重建
临床特征
摘要: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患者,采用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对患者进行治疗,根据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结果:8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在同期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中占比10.75%,其中共计80例患者行EDAS治疗,包括双侧手术66例,单侧手术14例.男女发病比1:2.95,女性占比达到74.7…
查看全部>>
血管、淋巴管
作者:
发表期刊: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 2006年4期
关键词:
血管重建
腹主动脉瘤形成
淋巴管
缺氧诱导因子-1α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
主髂动脉闭塞症
胸腹主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
相关基因
氧化反应
摘要:
改良Crowford法治疗Ⅲ型胸腹主动脉瘤1例;缺氧诱导因子-1α及相关基因在破裂性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损伤性氧化反应在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氯血红素对腹主动脉瘤形成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动脉硬化性主髂动脉闭塞症血管重建的术式选择……
血管移植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CSTPCD
作者:
于晋
黄保堂
窦云轲
李波
发表期刊:
实用医学杂志 2007年24期
关键词:
血管
损伤
自体静脉
人工血管
血管重建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移植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3例(18条)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患者,分别采用自体大隐静脉(11条)和人工血管(7条)移植进行治疗.结果:死亡1例,其余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血液循环良好,肢体无肿胀.随访5~24个月,血管通畅率100%.结论:掌握好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手术时机和熟练的血管外科吻合技术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是成功救治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关键.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血管重建技术进展
北大核心
CSTPCD
作者:
李中宇
麻勇
发表期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术
血管重建
血管移植
人工血管
摘要:
随着微创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凭借其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诸多的优越性,逐渐成为治疗肝脏相关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肝切除术中保护肝脏的血液供应及回流将影响病人的预后,因此,血管重建技术作为肝移植手术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主要涉及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重建.血管重建的方式主要包括:血管缺损的缝合,断端的端对端吻合,自体腹膜补片或聚四氟乙烯补片修补,自体血管、冻存…
查看全部>>
巨型颈动脉体瘤切除后一期人造血管重建
作者:
林朝生
发表期刊: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7年1期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切除术
人造血管
血管重建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