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1(1)
- 2018(1)
- 2013(3)
- 2010(1)
- 2008(1)
- 2005(2)
- 2004(1)
- 2001(1)
- 更多...
- 核心收录
-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5)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
-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北大核心)(2)
- 刊名
- 肝胆胰外科杂志(3)
- 实用肝脏病杂志(2)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
-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
- 外科理论与实践(1)
- 微创医学(1)
- 武警医学(1)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1)
- 更多...
- 作者单位
- 上海交通大学(3)
- 中山医科大学(1)
- 江苏大学(1)
- 河南大学(1)
- 更多...
- 语种
- 汉语(11)
- 关键词
-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11)
- 诊断(4)
- 能谱成像(2)
- B超(1)
- PRETEXT分期(1)
- 三维成像(1)
- 儿童(1)
-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1)
- 梗阻性黄疸(1)
- 海绵状血管瘤(1)
- 更多...
- 作者
- 李卫侠(2)
- 陈克敏(2)
- 丁学强(1)
- 任静(1)
- 傅华群(1)
- 傅晓辉(1)
- 冉炜(1)
- 冯崇锦(1)
- 凌华威(1)
- 刘圆圆(1)
- 更多...
相关度
- 相关度
-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20条
- 每页显示30条
已找到 11 条结果
- 颌骨肿瘤的X线、二维及三维CT影像对比研究北大核心CSCD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常规X线、二维CT和三维CT对颌骨肿瘤显示的优缺点。[方法]对51例颌骨肿瘤患者行常规X线、二维CT和三维CT检查,比较分析三种检查方法对颌骨肿瘤晃示的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对下颌骨肿瘤三种检查方法均能有交地显示,以三维CT显示得最为直观明了。对上颌骨肿瘤,三维CT通过旋转与切割,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及毗邻关系,尤其对腭板、眶下壁以及颅底骨质破坏的显示更具成越性;二维CT对肿瘤的囊性…查看全部>>
- PRETEXT分期系统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病理学分型和疗效评估的价值分析CSTPCD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HB)PRETEXT分期系统和CT征象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8月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7例HB患儿,回顾性分析其CT检查资料,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参照,分析术前PRETEXT分期系统的正确性,并分析不同病理学分型患儿肿瘤边界、形态、出血、钙化和囊变坏死程度等CT征象的异同.结果 本组单纯上皮型30例(63.8%),上皮与间叶混合型17例(36.2%);8例直接手术患儿…查看全部>>
- 宝石能谱CT在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CSTPCD
-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130例CSTPCD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我院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s)的病种概率、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ILDs的认识,加强对ILDs病因和基础疾病的分析,更好地治疗ILDs患者.[HTH〗方法 对我院自1995年1月~2006年12月临床诊断为ILDs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分析其病程、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胸片、胸部高分辨 CT和(或)HRCT]、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 ,试图从中发现共性及各自的特点.结果 (1)11年间共收治130例ILDs患者,…查看全部>>
- 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摘要:患者,女,27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半年前自觉腹胀加剧,腹部逐渐增大。查体:腹稍胀,腹中部似触及球形团块,直径约为20cm,右中腹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提示:肝脏大小正常,腹主动脉前方见巨大的囊性暗区,其上界达剑突下约20m,下界达耻骨联合上缘,前后径约为8.1cm,囊内见许多短线样偏强回声及光点样回声。诊断腹膜后肿瘤:畸胎瘤。CT提示:腹腔内一巨大软组织样密度肿块,
- 基于2018年版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对比分析CT和MRI诊断肝细胞癌的效能摘要:目的 比较CT和MRI按照2018年版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LI-RADS)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 2017年9月~2020年7月四川省肿瘤医院诊治的有HCC高危因素的72例患者(HCC 53例、非HCC恶性肿瘤10例、良性病变9例),接受CT和MRI检查.根据2018年版LI-RADS定义的影像学征象和分类法则,对所有病灶进行分类,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两种检查方法的分类结果,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查看全部>>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 胸部CT平扫中自动毫安与智能毫安技术的剂量对比分析摘要:目的 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胸部扫描中,自动毫安与智能毫安的检查剂量.方法 对200例胸部CT平扫病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自动毫安技术(A组),另一组采用智能毫安技术(B组),用同一台设备进行检查,两组检查参数一致,只是毫安调节方式不同.结果 两组病人的平均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扫描长度具有可比性;A组的CT剂量指数(CTDI)值为(10.14±1.85)、B组CTDI值为(8.56±1.55)(P<0.0…查看全部>>
- 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 宝石能谱CT在肾损伤诊断和治疗中的初步应用北大核心CSCDCSTP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