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度
  • 相关度
  •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20条
  • 每页显示30条
已找到 4 条结果
  • 在用降水逐日监测干旱的方法中引入蒸发北大核心CSTPCD
    摘要:降水是旱涝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在加权平均降水量WAP方法中,当目前没有降水,且前期降水的影响衰减掉以后,WAP便接近于0了,然而此时土壤可能还是较湿润的;若在随后的日子里仍没有降水,WAP则继续保持接近于0的值,但土壤会变的越来越干.为了区分出在WAP同样都为接近于0的状态下土壤湿度(反映在蒸发上)的差异,本文将WAP指数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即在所建立的模型中,将蒸发量E显式地表达出来.也就是,涝(旱)状态的变化不仅受降水量P所强迫,而是…查看全部>>
  • 基于WAP指数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分析CSTPCD
    摘要:根据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194站1958-2007年共50 a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WAP指数对该区域干旱的主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对各季节WAP指数的多年平均分布特征、WAP指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区域平均的WAP指数变化特征等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基于WAP指数的干旱开始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和干旱持续时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WAP指数表征的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和季节性差异;该区域夏冬季节降水量有增大趋势,不易发生持续干…查看全部>>
  • 近60a来淮河流域干旱变化特征CSCDCSTPCD
    摘要:[目的]研究淮河流域近60年来干旱的变化特征,为以后防旱抗灾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利用WAP(weight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指数法、空间Kriging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淮河流域干旱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春季WAP指数在21世纪初下降幅度较大,易发生春旱,冬季WAP指数在1980年以后明显增加,冬旱有所减轻;年均WAP指数表征的干旱存在2~3 a的主周期和6~7 a的次主周期;在空间上,WA…查看全部>>
  • 淮河流域农业干旱分区对比分析CSTPCD
    摘要:淮河流域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干旱频发.利用淮河流域各省、 市、 自治区20个气象台站1951年-2008年逐日降水量数据,运用WAP(Weighted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指数、 空间克里格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淮河流域农业干旱分区进行时空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时间上,1951年-2008年淮河流域WAP指数整体上呈现明显波动,平原轻旱区的WAP指数波动最大,出现干旱的变异性最大…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