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师教育研究|教师共情疲劳:表现、生成机理及干预策略

教师共情疲劳:表现、生成机理及干预策略OA北大核心CSSCICSTPCD

Manifestations,Generation Mechanism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of the Teachers'Compassion Fatigue

中文摘要

共情疲劳不仅危害教师个体身心健康,还影响学生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由于教师长期置身繁多共情工作且难以获得积极共情体验,加之心理资源不足以消解压力,教师共情疲劳问题逐渐凸显.为此,国外学者倡导教师接受正念疗法、创伤知情教育以及采用自我护理策略等措施来缓解共情疲劳及其所伴随的消极影响.为促进我国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中小学校应创建支持性工作条件,减轻教师共情负担过重问题;教育部门应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降低教师的共情压力;教师应注重心理资源的开发,及时消解…查看全部>>

代蕊华;阙粤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

社会科学

共情疲劳教师共情职业倦怠创伤知情教育

《教师教育研究》 2022 (5)

77-83,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6JZD046)的阶段性成果

评论

您当前未登录!去登录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