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地质通报|长江三角洲北翼第一硬土层理化特征及其地质成因

长江三角洲北翼第一硬土层理化特征及其地质成因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在长江河口两翼广泛分布第一硬土层(FHSL),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工程地质特性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根据调查资料(钻孔935个,累计进尺42128 m)和试验资料,首次精确确认了长江河口北翼第一硬土层分布界线,研究了第一硬土层的形成年代、粒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工程地质特性等。研究表明:第一硬土层形成年龄为20~11 ka B.P.(多个光释光和14C测年资料);硬土层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表明气候自下向上逐渐变凉和变干;第一硬土层的颗粒级配、粒度分布频率曲线、C-M沉积图等特征显示,第一硬土层主要由粉砂、极细砂和粘土粒级组成,样品的粒度频率曲线主要呈单峰分布,反映出物质沉积前所受搬运营力性质单一,土体颗粒沉积以均匀悬浮占绝对优势,沉积环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低能环境。第一硬土层的发育受气候控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20~15 ka B.P.)为沉积与成土交替作用时期,且以沉积作用为主,硬土层剖面厚度主要受该阶段控制,至末次盛冰期结束;第2阶段(15~11 ka B.P.)为暴露成土期,这时洪水不能形成越岸沉积,加积作用基本停止,硬土层厚度不再明显增加,已形成的第一硬土区域受到频繁变迁的分合河网的侵蚀切割,形成多条不规则古河道和台地,硬土层逐渐脱水成陆,经历了风化成壤的过程;第3阶段(11 ka B.P.至今)为淹埋期,随着全新世的到来,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硬土层被其上覆的海相沉积层掩埋,成岩作用开始直到现今。土体易溶盐含量较高,为典型氯盐渍土类型,自下而上具有从低变高的趋势,为海相层覆盖硬土层以后成岩过程造成的。

朱锦旗;龚绪龙;苟富刚;张平;张岩;杨磊;刘源;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9

地质学

古土壤硬土层硬质粘土层粒度沉积环境成因机制

《地质通报》 2024 (001)

P.1-12 / 12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江苏沿海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编号:1212011220005);江苏省人民政府项目《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编号:201202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隐伏山脊型地裂缝的采水诱发机理与演化过程研究》(批准号:41772327)。

10.12097/gbc.2021.08.00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