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电工技术学报|大气条件下厘米级棒-板间隙负极性电晕放电中流注的产生与发展机制

大气条件下厘米级棒-板间隙负极性电晕放电中流注的产生与发展机制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该文研究了大气条件下棒-板间隙中流注放电的产生与发展机理。首先,基于Raether判据和Meek判据,建立了在给定放电条件下流注的发展长度与由电子球表面电场表示的空间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其判断流注放电的发展过程;然后,建立了流注放电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仿真模型,分析了流注放电发展过程中带电粒子、平均电子能量及电场强度的分布规律;最后,开展了大气条件下负直流棒-板放电实验,分析了流注型电晕放电的发展过程。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模型用于计算厘米级间隙的流注放电的可靠性较高,放电初期以氮气和氧气的电离反应为主,且只有主放电通道的电子崩在放电中期发展为流注,而放电后期负离子层变厚形成鞘层。实验结果表明,流注型电晕由流注和漫射辉光区域组成,且流注的形状、位置随加压时间发生变化,负离子层的积聚是漫射辉光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该文所得结论可为明确负极性电晕放电中流注放电的产生与发展机制,以及等离子体的制备等提供理论依据。

李长云;李岩青;于永进;

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青岛266590

动力与电气工程

流注型电晕辉光放电Raether判据Meek判据离子鞘棒-板间隙

《电工技术学报》 2024 (003)

P.887-900 / 14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9GGX102049)。

10.19595/j.cnki.1000-6753.tces.22218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