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草业学报|苜蓿混播方式及比例对混播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苜蓿混播方式及比例对混播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为了探究适合科尔沁沙地的禾豆混播模式,将紫花苜蓿按8个水平(占单播量的5%,10%,15%,20%,25%,30%,35%,40%,B_(1)~B_(8))和2种方式(间行A_(1)和交叉A_(2))混播到2月龄的无芒雀麦草地,分析混播方式与混播比例对禾豆混播草地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方式对第3茬无芒雀麦产量影响显著,A_(2)处理显著高于A_(1)(P<0.05)。A_(1)处理1~3茬及全年苜蓿产量均高于A_(2),其中第3茬及全年苜蓿产量差异显著(P<0.05)。禾豆总产量除2茬A_(1)显著高于A_(2)(P<0.05)外,其余无显著差异。A_(2)处理2、3茬无芒雀麦相对密度(RD)和3茬相对产量(RY)显著高于A_(1)。苜蓿混播方式对各茬苜蓿RD和RY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全年苜蓿RY影响显著,A_(1)显著高于A_(2)(P<0.05)。A_(1)处理2茬及全年相对产量总和(RYT)显著大于A_(2)(P<0.05)。随着苜蓿混播比例增加,全年苜蓿产量、禾豆产量和RYT呈增长趋势,而无芒雀麦产量、无芒雀麦和苜蓿RD、RY均呈下降趋势。不同苜蓿混播比例下各茬无芒雀麦RY均小于1,而苜蓿RY均大于1。混播处理全年RYT均大于1,混播20%~40%苜蓿第3茬RYT>1。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A_(2)B_4组合最优,其次是A_(2)B_(3)组合。综合考虑牧草产量和群落稳定性,在固定播量的2月龄无芒雀麦草地上交叉混播15%~20%苜蓿较适宜。

张永亮;滕泽;郝凤;于铁峰;张玉霞;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2

农业科学

禾豆混播牧草产量种间相容性群落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

《草业学报》 2024 (002)

P.185-197 /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352)资助。

10.11686/cyxb202316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