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自然保护地|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地区的聚落景观多样性及其演变趋势——以四川岷山片区为例

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地区的聚落景观多样性及其演变趋势——以四川岷山片区为例OA

中文摘要

【目的】分析大熊猫国家公园及其周边聚落景观的多样性与演变趋势,为保护国家公园文化景观多样性、推动区域健康协调发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实地调研、GIS空间分析与数据统计,探究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及周边地区乡土聚落的分布特征、聚居结构、建筑类型、文化符号与景观风貌的多样性。【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国家公园内聚落密度明显低于周边地区;聚落的聚居结构主要为中心聚集、无中心聚集、散列、散点四大类型;民居建筑涵盖穿斗木框架民居、石砌民居、下石上木型民居、夯土民居等类型;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符号与绚丽多彩的景观风貌。进一步探讨其演变趋势发现:①1980—2020年间,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内乡土聚落数量与面积相比周边地区减少趋势更快,聚落数量减少282个,占研究区域减少总量的17.37%,聚落面积减少10.26 km^(2),呈规模集中化趋势;②易地搬迁、集中安置过程中,聚居结构趋向单一,新建聚落多为带状、网格状等规整结构;③民居建筑与景观风貌趋于现代化、同质化,建筑与景观风貌多样性降低;④保护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同地区的人员交往与文化交流,导致景观基因隔离发展。【结论】国家公园在注重物种保护的同时应兼顾聚落景观多样性、人文多样性保护,可从开展聚落景观多样性普查入手,优化移民安置与风貌建设管理措施,科学引导传统民居有机更新,适当保留必要的人文交流廊道,合理划定人文缓冲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庞鑫;王雨欣;孙松林;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

环境科学

大熊猫国家公园乡村聚落形态分布建筑形制景观多样性演变趋势岷山片区

《自然保护地》 2024 (001)

P.42-57 / 16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2008342)。

10.12335/2096-8981.20230728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