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校园欺凌与攻击性行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双重影响:一项横断面研究

校园欺凌与攻击性行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双重影响:一项横断面研究OACSTPCD

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dical self-injury,NSSI)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关注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之间的关联,以期为预防和干预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15987位中国辽宁、上海和江西三个省的初高中学生,代表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以揭示各变量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结果校园欺凌与NSSI呈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420,标准化系数=0.247,Z=18.1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自伤风险也越高。攻击性行为与NSSI之间同样存在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230,标准化系数=0.201,Z=14.301,P<0.001),攻击性行为越强烈,自伤风险也越高。校园欺凌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显著(非标准化系数=1.052,标准化系数=0.708,Z=75.2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攻击性行为也越严重。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解释校园欺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结论研究发现,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对青少年NSSI具有显著影响,且青少年的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存在地区差异。预防和干预措施应综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加强师生间沟通,提高教师对问题行为的识别和干预能力,增进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以降低青少年NSSI风险。

张萌萌;杨舒然;柯强;赵旭东;

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200092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上海200120 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同济大学精神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德精神卫生研究所,上海200122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睡眠科,江西上饶334000

临床医学

非自杀性自伤校园欺凌攻击性行为青少年地区差异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002)

P.263-272 / 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187);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行业临床研究专项(202140039);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临床高原学科建设项目(PWYgy2018-10)。

10.12289/j.issn.2097-4345.2312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