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国际论坛|从周边地区主义到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周边地区合作的新范式与新路径

从周边地区主义到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周边地区合作的新范式与新路径OA北大核心CHSSCDCSSCI

中文摘要

地区主义是二战后国际政治的发展潮流,欧盟的成功进一步刺激了世界其他地区合作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周边地区主义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历史演进,分别是萌芽期、扩张期、快速发展期和相对停滞期。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周边地区主义展现出了不同于欧洲传统地区主义的显著特点,包括开放性、自主性强和弱机制化等。对于地区主义本身而言,其发展有着特定的理想状态,比如统一的地区认同、“地区性”优先和成果共同受益等。然而,主导力量的缺位、国家中心主义的兴盛、地区认同的弥散等因素长期桎梏着中国周边地区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地区一体化难以取得实质性升级和突破,显示出地区主义发展的理想状态与具体现实的较大落差,亟待新的理论加以指导。2012年底,中国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解决国际和地区性的治理难题。2013年,中国进一步推出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将目标对准中国周边地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国周边地区主义的完善和升级提供前进方向。研究表明,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周边地区合作的理论新范式与行动新路径。

孔金磊;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地区研究教研室,北京100089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马来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政治法律

中国周边地区主义周边命运共同体

《国际论坛》 2024 (003)

P.3-22,155 / 21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深化稳定周边国家关系、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研究”(项目批准号:22AZD1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和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ZX010)的阶段性成果。

10.13549/j.cnki.cn11-3959/d.2024.03.0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