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农业与技术|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OA

中文摘要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群体质量的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为灌溉水分阈值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以水稻"龙粳 31"为试验品种,设置常规灌溉、控制灌溉和浅湿灌溉 3 种模式,以常规灌溉为对照,每种处理重复 3 次,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处理下,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在水稻抽穗和开花阶段达到最高点,其中浅湿灌溉处理的光合速率最高,达到21.7μmol·m-2·s-1,相较于常规灌溉处理和控制灌溉处理分别高出 0.8μmol·m-2·s-1和 3.2μmol·m-2·s-1.各灌溉处理中,常规灌溉处理总水量最大,其次为浅湿灌溉处理、控制灌溉处理.全生育期控制灌溉处理和浅湿灌溉处理耗水量比常规灌溉处理低13%、10.7%;各处理的水稻产量为浅湿灌溉处理(9212.1kg·hm-2)>控制灌溉处理(9132.3kg·hm-2)>常规灌溉处理(8996.7kg·hm-2).分析不同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浅湿灌溉处理最大(1.9),其次为控制灌溉处理(1.8)、常规灌溉处理(1.7).浅湿灌溉模式是本试验的最优处理,浅湿灌溉处理不仅提高了水稻在关键生长期光合速率,而且耗水量居中,其产量最高,水稻灌溉水分利用率高.研究结果可为节水灌溉模式下的水稻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王志强;黄彦

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农业工程

灌溉方式水稻群体产量耗水量

《农业与技术》 2024 (011)

35-38 / 4

10.19754/j.nyyjs.2024061500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