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气象|北京“23·7”极端强降雨特征和成因分析

北京“23·7”极端强降雨特征和成因分析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利用北京地区加密气象站、补盲的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雨量站、双偏振雷达、风廓线雷达、GPS水汽等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对北京“23·7”极端强降雨阶段性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3·7”极端强降雨累计降水量(331 mm)和单点最大降水量(1025 mm)均打破历史纪录,最大雨强(126.6 mm·h^(-1))排名历史第二位,具有显著的极端性。强降雨可分为5个阶段,其中第Ⅱ和第Ⅳ阶段降水量分别占过程累计降水量的37.1%和39.7%,第Ⅳ阶段雨强更大,对应急流更强,高温、高湿特征也更明显。地形对降雨的增幅作用显著,降水量在海拔100~300 m山区迅速增加,极大值出现在海拔约400 m的山区,第Ⅱ(第Ⅳ)阶段山区平均降水量和小时雨强分别是平原的2.1(3.0)倍和2.0(2.7)倍;第Ⅱ阶段主要为地形对急流的直接抬升,第Ⅳ阶段为地形绕流辐合和直接抬升共同作用。7月31日上午(第Ⅳ阶段)边界层急流出口区与低空急流入口区耦合导致低层上升运动增强,促使西部山前β中尺度对流系统由块状发展成线状并有γ中尺度涡旋产生,该β中尺度对流系统北上时形成短暂的列车效应,引发了西部山区8个站次100 mm·h^(-1)以上的极端短时强降水。

荆浩;亢妍妍;吴宏议;雷蕾;郭锐;赵玮;于波;

北京市气象台,北京100097

大气科学

“23·7”极端强降雨地形作用低空急流中尺度对流系统γ中尺度涡旋

《气象》 2024 (005)

P.616-629 / 14

海河流域气象科技创新项目(HHXM202405);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Z221100005222012)共同资助。

10.7519/j.issn.1000-0526.2024.0122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