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颗粒样疫苗的制备及免疫评价OA北大核心CSTPCD
为研发高免疫原性的新型狂犬病颗粒样疫苗,利用PCR方法扩增狂犬病病毒HEP-Flury株的G蛋白和M蛋白基因序列,将其依次克隆至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穿梭载体pFastBac dual上,构建重组质粒pFD-GM。制备基于pFD-GM的重组杆粒,转染至Sf9细胞,得到重组杆状病毒rb-GM,在Sf-9细胞中表达获得病毒样颗粒VLP-GM。经SDS-PAGE、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重组杆状病毒成功表达了G蛋白(约56 kDa)和M蛋白(约23 kDa);经电镜观察,VLP-GM大小约为100 nm×50 nm,呈表面带有纤突的子弹形状,与典型的狂犬病病毒粒子类似。将VLP-GM免疫犬,经测定犬在二次免疫后产生较灭活疫苗更高的中和抗体水平,达到7.81 U/mL,并且与单独免疫G蛋白相比可刺激更多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生成。本研究成功表达了狂犬病病毒的病毒样颗粒VLP-GM,证明了其免疫原性,为后续的疫苗研制和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代昕宇;李昀真;孙亚杰;胡博;张成琪;许丽文;白雪;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经济动物疫病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112
畜牧业
狂犬病病毒病毒样颗粒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畜牧与兽医》 2024 (007)
P.44-51 /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00408);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项目(20210202050NC,20200402111NC,20210509057RQ);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1034202200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