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2022年沟蚀监测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OA北大核心CSTPCD
[目的]分析1993—2022年全球沟蚀研究技术与方法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前沿热点的变化趋势,梳理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沟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与突破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iencec核心合集中的376篇英文文献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 Sacep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1)1993—2022年沟蚀研究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呈上升趋势,2013年后快速发展,2020年文献量达到最高(47篇)。(3)研究主力国家中,中国(20.25%)、美国(10.44%)发文量最大,英国(70.85次)、比利时(72.89次)均被引频次最高;该领域影响力前10的研究机构中,中国机构有4家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发文影响力最高的作者是Poesen Jane,仅有1名中国学者发文量位居前10。(3)关键词共现表明目前沟蚀研究技术与方法主要应用于侵蚀沟的时空分布及变化、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等方面。沟蚀研究技术与方法趋于多样化,2D平面测量正被3D立体测量所取代,多技术的融合使用成为该领域发展的新趋势。[结论]沟蚀监测技术与方法发展前景光明,应重视多种技术的结合使用,提高测量精度,促进学科发展。
肖智财;郭明明;万兆凯;陈强;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15008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150081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农业科学
沟蚀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CiteSacep
《水土保持通报》 2024 (004)
P.265-276 /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典型黑土区侵蚀沟沟岸裂隙形成、发育过程及其失稳机制”(42107356),“东北冷凉区黑土农田条耕土壤水热效应研究”(4210128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典型黑土区多外营力驱动的坡沟系统土壤侵蚀机制与阻控对策研究”(22023QNXZ0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