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多暴露途径健康风险评估OA北大核心CSTPCD
土壤重金属(SHMs)污染因其高毒性、隐蔽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因此,精准量化SHMs的人体输入途径及其危害风险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多样本实测和文献检索相结合,选取856篇参考文献和收集的563个实测样本,从全国尺度重构了多类别土壤混合的SHMs(Cu、Pb、Zn、Cd、Cr、As、Ni和Hg)含量融合数据集,基于本土化和精细化构建的土壤—膳食食物链富集模式,改进了健康风险评估模型,通过食物摄入、皮肤接触和吸入3种通道,肉类、蛋类、谷类、蔬菜、水果、鱼类6种精细食物链,精准量化了SHMs的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风险,并对主要人体输入途径进行识别。结果表明:中国南方SHMs的平均含量通常高于北方,土壤中Zn的平均含量(84.35 mg·kg^(-1))比Hg(0.12 mg·kg^(-1))高702倍,Cd是中国土壤中最常见的污染物,约90%采样点的Cd含量超过了最新的风险筛查值;食物摄入是SHMs输入人体最多的途径,其次是皮肤接触,其中食物摄入对人体暴露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和致癌风险指数(CRI)的贡献分别达到了88%和86%;值得注意的是,除As在湖南有一定非致癌风险外,Cu、Pb、Zn、Cd、Cr、Ni和Hg的HI均不超过1,Cd、Cr、As和Ni的CRI介于10^(-4)至10^(-6)之间,对人体的致癌危害在可以接受范围内;研究的六条精细食物链中,肉类和谷类分别是造成SHMs污染人体膳食暴露最多的动物型和植物性食物链。总体而言,SHMs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研究将对制定精准的SHMs健康风险管理策略和保护环境有一定的价值。
陈科彤;陈思宇;薛劲凯;何嘉琦;姜云超;王澜;刘楚薇;陈渔;张润斌;罗源;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合肥230026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湖南省气象台,长沙410118
环境科学
土壤重金属精细途径人体输入健康危害风险评估
《环境工程学报》 2024 (007)
P.1964-1976 /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基金资助项目(U22422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7510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