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位观测法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水影响煤储层矿物和孔裂隙结构的新方法OA北大核心CSTPCDEI
CO_(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CO_(2)-ECBM)技术能够在封存CO_(2)的同时增产煤层气,兼具碳减排和能源开发的双重效益。在深部储层高温、高压、含水状态下,超临界CO_(2)(ScCO_(2))-H_(2)O-煤体系会发生一系列的地球化学作用,进而导致煤储层矿物与孔裂隙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并直接影响CO_(2)-ECBM的有效性。通过室内物模实验,充分利用全自动矿物分析系统(AM)具有提供大尺寸高分辨率背散射图像的优势,实现了原位观测,并结合图像处理方法,对反应前后矿物和孔裂隙的参数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由此揭示了不同尺度矿物和孔裂隙在数量、面积及分形维数上的变化规律,形成了研究ScCO_(2)-H_(2)O-煤地球化学作用下矿物变化对孔裂隙影响机理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ScCO_(2)-H_(2)O对煤中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最为显著,而对长石、磷灰石和黏土矿物的影响相对较弱;②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和煤体的溶胀作用促进了新的孔裂隙和裂缝的形成,尤其是在直径大于10μm的孔裂隙;③碳酸盐矿物部分溶解可增加孔裂隙形态的复杂性,而晶胞型充填碳酸盐的完全溶解则会降低孔裂隙的分形维数。结论认为,该研究方法可更直观和科学地揭示ScCO_(2)-H_(2)O-煤地球化学作用下,矿物变化对孔裂隙的影响机理,还可应用于其他研究背景中储层物性原位改造的机理分析,如压裂液作用、微生物作用、酸化作用等。
杜艺;吕春阳;严世杰;付常青;徐伟丰;桑树勋;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省西安市710069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石油、天然气工程
全自动矿物分析系统原位观测ScCO_(2)-H_(2)O-煤反应原位定量表征孔裂隙结构地球化学作用
《天然气工业》 2024 (010)
P.93-104 /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部煤系复合储层注CO_(2)的热—流—固耦合作用与地球化学效应研究”(编号:42372188);中国科协第九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编号:2023QNRC0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