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上腔静脉闭塞后血管通路的再建立OA北大核心CSTPCDMEDLINE
目的评估经皮经上腔静脉残端右心房穿刺置管及建立外周动静脉瘘在上腔静脉闭塞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血管资源有限的患者提供再次建立通路的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3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上腔静脉闭塞患者,根据患者的选择,行右颈部穿刺置管术(置管组)或外周动静脉瘘(造瘘组)手术。置管组在DSA双C臂引导下,通过RUPS100套件使用导丝硬头向右心房穿刺锐性开通闭塞病变,经球囊扩张后放置带涤纶套的透析导管。内瘘组在影像学评估回流静脉及外周可用血管资源后,根据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及患者意愿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物内瘘。记录纳入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和临床结局,监测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以通路保持通畅时间作为生存时间,比较两组间的通畅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例上腔静脉闭塞再建立血管通路患者。置管组21例,造瘘组24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血管通路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手术中无相关并发症或死亡发生。平均随访(471.22±125.94)d,置管组在6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5.2%、85.7%,初级辅助通畅率分别为100%、95.2%;造瘘组在6个月、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9.2%、62.5%,初级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5.8%、87.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定义为通路保持通畅的时间),置管组为670.00(95%置信区间:468.99,871.01)d,造瘘组为450.00(95%置信区间:339.24,560.76)d,置管组长于造瘘组(P<0.05);置管组初级通畅率优于造瘘组(P=0.049)。结论对于上腔静脉闭塞的患者,经皮经上腔静脉残端右心房穿刺置管或建立外周动静脉瘘,可任选其一建立长期血管通路;如果先建立内瘘,以后再进行置管有望提高长期血管通路使用的总时长、延长血透患者生存时间,这为疑难血管通路患者再次建立生命线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刘敏;金骊珠;崔天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成都610041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成都61001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成都610014
临床医学
上腔静脉闭塞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门体静脉分流术器械动静脉通路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005)
P.1309-1315 / 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