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古地理学报|川中—川西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集层分类及成因

川中—川西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集层分类及成因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四川盆地中部和西部(川中—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岩石组分复杂、孔喉结构非均质强,含气和产能平面变化快,亟需明确储集层分类标准、发育机制及分布规律。以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为对象,通过薄片、物性、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分析微观孔隙结构,建立储集层分类评价标准,揭示岩石组分、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类型的控制。研究表明,须三段发育微裂缝、原生粒间孔、残留粒间孔、溶蚀孔和晶间孔5类储集空间,粒间孔喉发育程度是决定储集层品质的关键;基于分形特征,将孔喉系统划分为5个区间,结合中大孔喉占比、主流喉道等参数,实现4类致密储集层的精细划分;I类储集层具有“弱压实强溶蚀”特征,高石英颗粒、低泥岩和碳酸盐岩岩屑、适量火山岩岩屑是形成的关键,Ⅱ类储集层具有“强压实强溶蚀”特征,较多杂基、低泥岩岩屑、高长石颗粒是形成的物质基础,Ⅲ类和Ⅳ类储集层均具有强胶结特征,其中Ⅲ类储集层中钙质岩屑含量高,方解石胶结发育,Ⅳ类储集层杂基减孔明显。研究成果可指导该区致密储集层形成机制研究,也为致密储集层分类和成因关联分析提供一定借鉴。

金惠;崔俊峰;杨桂茹;杨威;肖佃师;王志宏;王民;武雪琼;薄冬梅;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

石油、天然气工程

微观孔隙结构储集层分类储集层成因致密砂岩须家河组三段四川盆地

《古地理学报》 2024 (006)

P.1452-1466 /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动力学与天然气富集机理”(编号:U22B600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前瞻性基础性技术攻关项目(编号:2021DJ0605)联合资助。

10.7605/gdlxb.2024.05.08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