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登录| 注册
刊名
刊名期刊论文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与安全科学(43)
电子信息工程(22)
计算机与自动化(20)
安全科学(1)
能源科技(41)
动力与电气工程(19)
石油、天然气工程(16)
能源与动力(4)
核科学(2)
建筑与水利(21)
水利科学(11)
土木建筑(10)
航空航天(15)
其他(15)
化学化工(13)
化学工程(13)
轻工纺织(12)
轻工业(12)
军事科技(8)
武器工业(6)
其他(2)
机械制造(7)
机械工程(7)
资源环境(6)
环境科学(3)
其他(3)
交通工程(6)
交通运输(6)
矿业与冶金(4)
冶金工业(2)
矿山工程(2)
材料科学(3)
金属材料(3)
核心收录
  • 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3)
共203种期刊
  • 城市规划学刊

    城市规划学刊

    Urban Planning Forum

    北大核心CHSSCDCSCDCSSCICSTPCD
    本刊专业学术性刊物。报道在改革开放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刊登国内外有关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道路交通、生活居住、村镇、园林风景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论述。读者对象为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方面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
    出版机构:同济大学被引总次:5260
  • 食品与机械

    食品与机械

    Food and Machinery

    北大核心CSCDCSTPCD
    《食品与机械》杂志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旨在指导行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指引投资方向,引导产品开发。
    出版机构:长沙理工大学被引总次:5095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Journal of Mining and Safety Engineering

    北大核心CSCDCSTPCD
    本刊于1984年创刊,原刊名《矿山压力》,半年刊,系煤炭学院内部发行。1990年更名为《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季刊,经国家科委批准,取得正式刊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2006年再次更名为《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本刊适宜煤炭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出版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被引总次:4931
  • 中国工程科学

    中国工程科学

    Strategic Study of CAE

    北大核心CSCDCSTPCD
    《中国工程科学》是中国工程院国家高端智库学术期刊,是中国工程院院刊系列之一,主要刊登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研究成果,服务国家科学决策,发挥学术引领作用。 《中国工程科学》杂志反映我国工程科技领域研究动向,记载我国工程科技领域学术成果,探讨我国工程科技领域未来发展。杂志内容涉及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自然基金课题。
    出版机构:中国工程院;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被引总次:4705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北大核心CSCDCSTPCD
    《同济大学学报》的前身可追述到1918年。当时的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在校长阮尚介的提议下编辑出版了学校的第一本学报《同济》,为双月刊,黄胜白任总编辑。《同济》全册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内篇,"皆极新学术,所以供专家攻研者,其选材说理不厌高深";第二部分为外篇,"凡其所说,但求可行,不为高论",供一般国民阅读;第三部分为杂篇,包括记事、书信及新书介绍等。这本刊物出版后,被国内有关学者誉为"吾济之理想杂志"。在这之后,学校又先后出版过《自觉月刊》、《同济杂志》、《同济医学月刊》等多种学术性刊物。新中国成立后,同济大学于1956年开始编辑出版《同济大学学报》,为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16开本,1966年被迫停刊,1978年复刊,1995年起改为双月刊,1997年改名为《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起改为月刊。 自1956年至2020年底,本刊已出版发行了48卷共400余期,发表了学术论文1万余篇。在这些论文中,不乏有学术大师的力作。如两院院士李国豪先生生前曾多次在本刊发表论文,其中他在学报1994年第4期发表的学术论文至今仍被相关学术研究引用。由于学报所刊登的论文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创新性以及较强的应用价值,所以经常被国内外有关科技人员参考、引用和应用,为促进我国科研发展和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刊近年来通过不断地改革发展与开拓创新,目前已成为一本在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是在土木工程等城市建设相关学科内颇具学术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之一,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40多种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纸板发行方面,不仅在国内有大量的订户,而且通过中国国际书店向国外发行,并与德国、日本、美国等70余所大学建立有刊物交流关系。网络发行方面,根据国内4个期刊全文网站及本刊网站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年网络阅读量超过300万次,全年论文下载量50万余次。 本刊2002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4年荣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6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7年入选“第六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选“2008年中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10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选“2010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1年入选“2011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入选“2011年中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2012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入选“2012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计划”。 《同济大学报(自然科版)》多年来为学科建设和学术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总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始终保持在同类期刊前列,近年来论文WEB下载量年均保持在50万次左右。2018年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在我国 429种综合性科学技术期刊中,影响力指数CI(619.735)排名第4,影响因子JIF(1.147)排名第15;在全球范围遴选出的148种综合性科技期刊中,世界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WAJCI(1.268)排名第 57,位列 Q2区。
    出版机构:同济大学被引总次:4549
  • 表面技术

    表面技术

    Surface Technology

    北大核心CSCDCSTPCD
    《表面技术》创刊于1972年,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主办,《表面技术》编辑部出版,在国内表面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拥有广泛的作者群和读者群。本刊主要报道腐蚀与防护、摩擦磨损与润滑、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医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仿生功能表面、功能薄膜等表面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等,立足行业热点问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关键技术,强调工程应用,致力于为从事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学术和技术交流的平台,促进我国相关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出版机构: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中国兵工学会防腐包装分会;中国兵器工业防腐包装情报网被引总次:4524
  • 电子学报

    电子学报

    Acta Electronica Sinica

    北大核心CSCDCSTPCD
    1962年创刊,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月刊。刊登电子与信息及相关领域代表我国研究水平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之一;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获2000年首届国家期刊奖以及2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现被五个大型检索机构(Ei、Sci-Expanded、SA、苏联文摘杂志(рж)和日本科技文献速报)作为固定收录对象。
    出版机构:中国电子学会被引总次:4349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北大核心CSCDCSTPCD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创刊于1984年,主要面向从事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开发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各大专院校师生等。致力于创办以创新、准确、实用为特色,突出综述性、科学性、实用性,及时报道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在科研、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的综合性技术期刊,为国内计算机同行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内容翔实,富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是一本颇具参放价值的刊物。
    出版机构: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被引总次:4336
  • 热力发电

    热力发电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北大核心CSCDCSTPCD
    《热力发电》为我国能源动力与发电技术领域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国内能源动力与发电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包括:化石燃料及其清洁燃烧、发电设备及热力系统、电站智能控制、电站辅机、电厂化学、电厂金属材料、电力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以及风能、氢能、太阳能、核能等发电技术,并适时报道国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的热能动力基础研究许多论文均在《热力发电》首发;由中国华能集团控股,中国华电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参股的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最新研究成果都由《热力发电》率先报道。
    出版机构: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被引总次:4078
  • 光学精密工程

    光学精密工程

    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北大核心CSCDCSTPCD
    《光学精密工程》( 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共同主办的国际性学术期刊。本刊于1959年创刊《光学机械》,1966年停刊,1975年复刊,1993年更名为《光学精密工程》。 《光学 精密工程》 首任主编为我国第一代著名光学家王大珩,随后担任主编的有张作梅、唐九华和陈星旦,现任主编是原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 50余年的变迁, 《光学精密工程》从初创到成长、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 现代应用光学与微纳米技术和精密工程交叉学科崛起与发展的梗概和脉络。现在《光学精密工程》 已成为目前中国历史最悠久、在国内外发行量较大、影响面相对广泛的现代应用光学与微纳米技术和精密工程 交叉学科的学术期刊,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同和信誉,受到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 Charles H。Townes教授在内的一些著名国际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有中国特色的刊物”,奠定了它在中国科技期刊中的重要地位。 《光学 精密工程》自创刊以来,为本学科科研工作的正确开展,为加速科研成果的诞生,为发挥预见与导向作用,为我国 现代应用光学与微纳米技术和精密工程 赶超国际先进行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这几年来, 《光学 精密工程》 继续以提高学术质量来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办刊理念、学术品位、编辑质量、出版发行与宣传,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光学 精密工程》刊载现代应用光学与微纳米技术和精密工程领域的高水平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科研成果,内容包括:1)空间光学;2)光学材料和纳米材料;3)光学设计和系统;4)激光和激光技术应用;5)光传感与通讯;6)微纳技术与精密机械;7)生物医学光学;8)先进制造以及工业智能化技术;9)信息理论与信息处理技术;10)测试技术与设备以及有关交叉学科等。
    出版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被引总次:4042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版权所有
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邮编:100038邮箱:napstic@istic.ac.cn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版权所有京ICP备10027328号-24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