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ears
- 2022(1)
- 2018(1)
- 2014(1)
- 2011(1)
- 1997(1)
- 1995(1)
- 1994(1)
- More...
- Indexed by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
- Journals
- 中国民族博览(1)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 南都学坛(1)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 远程教育杂志(1)
- More...
- Affiliations
- 山东师范大学(1)
- 新疆师范大学(1)
- 西北师范大学(1)
- Languages
- 汉语(7)
- Keywords
- 《安娜·卡列尼娜》(7)
- 列夫·托尔斯泰(2)
- 卡列宁(2)
- “托尔斯泰主义”(1)
- “爱”(1)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
- 《战争与和平》(1)
- 《追忆似水年华》(1)
- 《马氏文通》(1)
- 两条线索(1)
- More...
- Authors
- 冷满冰(1)
- 杜贵晨(1)
- 王小英(1)
- 王衡(1)
- 祖力胡玛尔·艾尼完尔(1)
- 穆萨(1)
- 辛守魁(1)
- More...
Relevance
- Relevance
- Publication time
10 per page
- 10 per page
- 20 per page
- 30 items are displayed on each page
7 Articles
- 世界小说"倚数"编撰的杰作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数理批评CHSSCDAbstract:拙说"数理批评"是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提出以渐次应用于古今中外文学批评的一种理论.以此理论观照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则见其有突出的"倚数"编撰特点.主要体现于篇章结构上的"七章"模式并融入音乐因素,人物配置上的"七子"模式,叙述描写上"坚持'三'的原则"和多用"七/星期"以及"六""九"等"三"的倍数.同时于语辞、情节、细节与物象等大量运用"重复",使全书成一种其所自称的"几何结构""建筑图"或"数学秩序""数学结构".其…More>>
- 从《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之死说起Abstract:力图通过从生活原型升华为伟大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在表现贵族女性安娜对爱情执著追求以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社会大变动的同时,阐释列夫·托尔斯泰留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中的宗教思想和某些迷信意识,从而使读者了解到:一个即使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可能完全摆脱时代、社会乃至家庭给他留下的局限性。
- “托尔斯泰主义”和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
- 视角偏向与理性“自我”——卡列宁形象的符号学解读CHSSCD
- 译音·古音·方音——音韵常识例说
- 安娜·卡列尼娜形象简评
-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之人格浅析Abstract:本文通过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人格特质理论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人格以及她的悲剧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