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14(2)
- 2013(1)
- 2012(1)
- 2011(2)
- 2005(1)
- 2003(1)
- 2001(1)
- 更多...
- 刊名
- 中国社区医师(2)
- 中国现代医生(1)
- 医学信息(1)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1)
- 广东药学院学报(1)
- 广州医药(1)
- 心脑血管病防治(1)
- 滨州医学院学报(1)
- 更多...
- 作者单位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
- 滨州医学院(1)
- 语种
- 汉语(9)
- 关键词
-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9)
- 阿托伐他汀(2)
- 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1)
- C-反应蛋白(CRP)(1)
- D-二聚体(1)
- 一氧化氮(NO)(1)
- 临床效果(1)
- 丹红注射液(1)
- 内皮素-1(ET-1)(1)
- 同型半胱氨酸(Hcy)(1)
- 更多...
- 作者
- 刘丰(1)
- 刘云启(1)
- 刘再宇(1)
- 刘培敏(1)
- 周立尧(1)
- 孙磊(1)
- 张光明(1)
- 张友明(1)
- 张玉传(1)
- 徐建峰(1)
- 更多...
相关度
- 相关度
-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20条
- 每页显示30条
已找到 9 条结果
- 辛伐他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及调脂效果.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辛伐他丁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能减少因心绞痛恶化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率,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及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论:辛伐他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高脂血症有较好疗效.
- D-二聚体在鉴别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意义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鉴别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UAP和AMI的统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诊断标准,选择87例我院心内科病患,检测血浆D-二聚体,对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AMI组和UAP组中D-二聚体的升高程度较SAP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对于冠心病中鉴别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UAP患者短期内hs-CRP、Hcy的影响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不同剂量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短期内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ey)的影响.方法 选择33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和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治疗;在此基础上强化组17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 1次/晚,常规组16例患者则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 1次/晚.1周后比较两组hs-CRP、Hey、LDL-C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组…查看全部>>
-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日,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丹红注射液40ml/日,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结果:观察组显效18例(45.0%),有效19例(…查看全部>>
- 马来酸桂哌奇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奇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16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查看全部>>
- 舒血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摘要:目的 探讨舒血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20d.结果 临床疗效: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查看全部>>
- 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因子水平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因子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将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洛伐他汀治疗组35例及常规治疗组35例,比较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血浆ET-1、NO、6-keto-PGF1α、PAI-1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洛伐他汀治疗2个月后TC、TG、LDL-C降低,HDL…查看全部>>
-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β1-受体阻滞剂、硝酸盐制剂、低分子肝素、钙拮抗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间心绞痛的治疗效果(81.48%,92.59%)、心电图评定结果(51.85%,74.07%)、缺血发作次数、缺…查看全部>>
- 血清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将UAP患者按入院24小时内血清CRP水平分为两组:低CRP组(CRP<3.5mg·L-1)46例,高CRP组(CRP≥3.5mg·L-1)5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常规内科治疗,比较2周内及随访6个月时两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情况.结果 (1)低CRP组2周内发生心绞痛总数次158例次,平均3.43次/人,与高CRP组总286例次,平均4.93…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