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度
- 相关度
-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20条
- 每页显示30条
已找到 67 条结果
- 阳极氧化铝模板表面自组织条纹的形成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对未经化学抛光处理的Al进行阳极氧化得到阳极氧化铝模板,发现Al表面形成了条纹与多孔阵列共存的自组织结构,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这种结构进行了研究.借助Brusselator模型对条纹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条纹图案是Al表面氧化层/电解液界面的Al2O3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的生成和溶解两个过程相互竞争导致的,只有在特定的反应条件才会出现高度有序的结构.
- PLD方法制备的纳米Fe/Al薄膜的结构及应力分析北大核心CSCD摘要:采用PLD方法制备了Fe/Al合金薄膜,研究了Fe/Al合金薄膜的物相、结构、应力等.研究表明薄膜的沉积速率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显示,薄膜表面平整、致密且光滑,均方根粗糙度小于1 nm.等离子体发射谱(ICP)表明Fe/Al原子比为1∶1.X射线小角衍射(XRD)分析表明薄膜中的物相是Al0.5Fe0.5,Al0.5Fe0.5晶体具有简单立方结构(SC),晶格常数为0.297 nm,平均晶粒…查看全部>>
-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HMX基炸药老化前后的表面形貌变化CSCD摘要: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不同老化条件下HMX基炸药的表面形貌变化.结果显示,老化后表面形貌有细微的变化,与高分子材料接触老化的样品特别明显,可见炸药颗粒长大、粘结剂-炸药界面模糊或消失等现象.对比自然老化、等温老化等样品的表面形貌,讨论了形貌变化的原因,推测了库存老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 原子力显微镜研究UV-B对I型胶原结构的影响CSCDCSTPCD摘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成像技术观察胶原蛋白溶液在UV-B照射前后形态的变化,发现UV-B引起胶原纤维交联度的增加,当交联达一定程度后,照射时间的增加对交联度增加的影响不明显.AFM作为一种高分辨的表面分析仪器,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是探讨胶原光作用机理直观、有效的方法.
- 具有力觉与视觉反馈的交互式纳米操作系统北大核心CSCDCSTPCD
- 水热法白宝石晶体和籽晶界面研究北大核心CSCD
- DNA共价结合在化学修饰云母片上的AFM研究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原子力显微镜(AFM)自1986年发明以来, 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有效工具,尤其在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结构方面的应用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
- 镍邻菲绕啉对DNA固定作用的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原子力显微镜(AFM)自1986年发明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1,2], 成为众多研究领域中的强有力工具, 并为其它的研究技术提供了良好的互补手段. DNA是AFM首次研究的生物样品之一, 它使人类首次观察到DNA分子的原始形貌, 并实现了接近生理条件下的操作, 使得随时监测生物大分子的生化反应过程成为现实[3,4]. 在DNA的AFM研究中, 样品的制备是其关键.以阳离子(如Mg2+, Ba2+, Mn2+和Ca2+等[5])固…查看全部>>
- 掠入射X射线散射法测量超光滑表面北大核心CSCDCSTPCD摘要:介绍了掠入射X射线散射法(GXRS)测量超光滑表面的原理及基于商业用X射线衍射仪改造而成的实验装置.选择3片不同粗糙度的硅片作为实验样品,根据一级矢量微扰理论对各个样品所测量的散射分布进行处理.结果表明,GXRS法得到的样品功率谱密度函数(PSD)与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所测量的结果基本相符.分析了探测器接收狭缝的宽度和入射光发散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实验条件理想的情况下,当探测器接收狭缝宽度<0.02 mm,入射光…查看全部>>
- 单壁碳纳米管短管的制备北大核心CSCD摘要:分别通过控制CVD生长时间的方法和在混合的硝酸硫酸中超声氧化碳纳米管的化学剪裁法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短管.两种方法都能将大多数碳纳米管的长度控制在500 nm以下.拉曼光谱结果表明:在化学剪裁过程中,单壁碳纳米管部分被破坏产生无定形碳杂质;用控制CVD反应时间得到的单壁碳纳米管短管样品比长时间反应得到的长管样品杂质少,且不存在后处理时碳纳米管的破损问题,其纯度比化学剪裁法得到的产品纯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