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
- 2022(1)
- 2020(4)
- 2019(1)
- 2016(4)
- 2015(1)
- 2013(1)
- 2010(2)
- 2007(1)
- 更多...
- 核心收录
-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7)
-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北大核心)(4)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
- 刊名
- 中国医学创新(2)
- 中医药临床杂志(1)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
- 中国当代医药(1)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
- 中国现代医生(1)
- 内科(1)
-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 更多...
- 作者单位
- 吉首大学(1)
- 山西医科大学(1)
- 广州中医药大学(1)
- 海南省人民医院(1)
- 湖南中医药大学(1)
- 苏州大学(1)
- 更多...
- 语种
- 汉语(16)
- 关键词
-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16)
- 同型半胱氨酸(2)
- 缺血性脑血管病(2)
- 脑梗死(2)
- 进展性脑梗死(2)
- 2型糖尿病(1)
- CD36(1)
- C反应蛋白(1)
- C反应蛋白/白蛋白(1)
- D-D(1)
- 更多...
- 作者
- 王宏(2)
- 丁旭萌(1)
- 于海娜(1)
- 冯熙荣(1)
- 刘双喜(1)
- 刘楚杰(1)
- 卢甲盟(1)
- 卢翠玲(1)
- 司慧丽(1)
- 吴多智(1)
- 更多...
相关度
- 相关度
-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20条
- 每页显示30条
已找到 16 条结果
-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北大核心CSCDCSTPCD
- 合并颈动脉斑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AR变化及其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诊断效能CSTPCD
- 颈动脉稳定与不稳定斑块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UA、Lp-PLA2、D-D、Hcy及Fbg的变化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颈动脉稳定与不稳定斑块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尿酸 (UA)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 、D-二聚体 (D-D) 、同型半胱氨酸 (Hcy) 及血纤蛋白原 (Fbg) 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36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 同时期的36例颈动脉稳定斑块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UA、Lp-PLA2、D-D、Hcy及Fbg表达水平, 两组中不同中国卒…查看全部>>
- 血清LRP6及CD36对脑梗死伴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的意义北大核心摘要: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CD36与脑梗死伴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以及其对脑梗死伴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头颅CT或MRI及颈动脉彩超确诊的脑梗死伴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50例作为脑梗死组,单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50例作为不稳定斑块组,并同期选择体检中心无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血清LRP6、CD36及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LRP6水平低于不稳定斑块组及对…查看全部>>
-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及中医药干预治疗研究进展CSCDCSTPCD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是由于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内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其主要发病机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稳定斑块脱落形成栓子[1].不稳定斑块即使不引起管腔的严重狭窄,其危害也极大.因此,对不稳定斑块的研究则显得极为重要.
- 从风论治痰湿阻络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 血清亲环素A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及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北大核心CSTPCD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颈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伴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ACI)患者(ACI组)、颈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单纯斑块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亲环素A(CyP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观察者血清CyPA、Lp-PLA2水平与斑块不稳定性及ACI的关系.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经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确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观察者血清CyPA、Lp-PLA2水平.结果 患者的血清…查看全部>>
- 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关系
-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关系CSTP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