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M1劈裂适配体的识别能力研究OA北大核心CSTPCD
本研究以黄曲霉毒素M1为研究对象,采用劈裂适配体的方式,克服适配体构象不稳定造成的灵敏度不高的问题,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劈裂适配体的识别能力及特异性,并通过圆二色谱初步探究结合机制。结果表明,将适配体核苷酸链按照1:1进行劈裂得到的识别效果最佳,并且对黄曲霉毒素M1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劈裂适配体后单独两个片段与AFM1作用后圆二色谱图没有改变,正峰强度明显增大,负峰移动并且强度增大,证明适配体构象发生改变。基于劈裂适配体可以改善方法的灵敏度,通过对完…Japan and South Korea
郑业坤;杜聪聪;李泓霖;郭婷;张宇昊;马良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调味品监管技术),重庆400715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调味品监管技术),重庆400715
化学
黄曲霉毒素M1劈裂适配体识别能力电化学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19)
P.296-306,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21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22A20551)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21jcyj-msxmX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