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van der Linden评分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与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童铃;张睿;张玉容;彭国霖;蒋欣廷

    摘要: 目的 探讨van der Linden评分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与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转移瘤住院患者127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6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 x2检验和Cox回归分析探讨van der Linden评分和NRS 2002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1.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随访期内病死率76.38%,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9.29%和27.56%.van der Linden评分0~3分、4~5分和6分的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7.50±2.86)、(15.45±4.49)和(19.00±6.40)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75%、65.00%和85.71%;NRS2002评分<3分和≥3分的患者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4.21%和17.65%.Cox回归分析显示,van der Linden评分和NRS 2002评分是脊柱转移瘤预后的影响因素.以van der Linden评分为6分的HR(95%CI)为参照,van der Linden评分0~3分和4~5分的HR(95%CI)分别为6.915(2.048~23.363)和 1.715(1.068~2.757);以 NRS 2002 评分<3 分的HR(95%CI)为参照,NRS 2002 评分 ≥3 分的HR(95%CI)为1.838(1.186~2.850).结论 脊柱转移瘤患者整体预后差,van der Linden评分和NRS 2002评分与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2023-12-15

    2023 年 021 期

    730

  • 22.不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响比较

    作者:汪凡栋;郑佳状;陈宇;宋昭君;刘元彬;唐龙;王淼;周永;刘会毅

    摘要: 目的 比较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AO分型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激反应、腰背功能恢复等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3例AO分型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经皮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51例与改良组(采用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52例,比较2组手术情况、腰背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评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应激反应[术前、术后3 d检测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与肌酸激酶(CK)水平]、影像学检查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年检测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AVHR)]和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均短于经皮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2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改良组低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时,2组血清Cor、E、CK水平均高于术前,但改良组血清Cor、E、CK水平均低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2组Cobb角小于术前,AVHR大于术前,且改良组AVHR大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时,2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改良组低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O分型B型胸腰椎骨折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对促进患者术后腰背功能与生理解剖结构恢复和减轻疼痛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023-12-15

    2023 年 021 期

    712

  • 23.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行星边界层方案热力预报变量选择

    作者:赵怡雪;周博闻

    摘要: 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大气边界层湍流混合由行星边界层方案承担.传统的边界层方案多采用位温作为热力学预报变量,计算感热通量并获得位温的湍流倾向,多数边界层方案设计之初,也往往只考虑干边界层中的位温湍流混合.事实上,驱动边界层热对流的是浮力而非热力,前者还包含了水汽的作用,由虚位温表征.基于湍流可分辨的大涡模拟来评估传统边界层方案所参数化的感热通量在湿边界层中的适用性,重点关注方案中涉及逆梯度修正项的关键系数,同时也考察浮力通量的参数化评估结果显示浮力通量在干湿边界层中具备一致性,其模式系数不随水汽条件变化,因此,推荐以虚位温替代位温作为行星边界层方案热力预报变量.

    2024-07-23

    2024 年 002 期

    692

  • 24.深度学习下MEMS陀螺温度误差补偿方法

    作者:宋一平;刘宁;刘福朝;雷明;戚文昊

    摘要: 针对MEMS陀螺仪因材质特性,制造工艺等差异导致输出数据受温度影响的问题.本文在传统温度误差补偿的基础上,提出将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相结合,通过LSTM神经网络进行温度误差补偿,从而减小温度变化引起的陀螺的温度漂移.分析了MEMS陀螺仪的温度特性,并在RNN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多层LSTM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基于ADAM的优化算法和时间反向传播BPTT算法对LSTM网络进行训练.将训练好的网络模型植入到STM32硬件中,进而实现对MEMS陀螺仪输出的实时温度补偿.实验表明,LSTM模型与RBF温度补偿模型相比,陀螺仪补偿后的零偏稳定性、零偏不稳定性和角度随机游走等性能指标,以及MAE、MSE、RMSE三个模型评价指标提高了90%以上.

    2022-06-27

    2022 年 001 期

    686

  • 25.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泡沫敷料治疗慢性感染伤口的疗效及抑菌作用分析

    作者:梁玉祥;郎志刚;郭强;张旭;何冬;李可烨

    摘要: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泡沫敷料治疗慢性感染伤口的效果及抑菌作用.方法 选取慢性伤口感染接受治疗的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泡沫敷料治疗,实验组予以PRF联合泡沫敷料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14 d总有效率、创面恢复情况(换药次数、创面面积减少量);比较2组治疗后3、7 d疼痛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7、14 d细菌转阴率及治疗后14 d血清白细胞(WBC)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14d后,实验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换药次数分别为(4.39±5.48)次和(11.12±1.3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创面面积减少量分别为(14.98±1.73)cm2和(11.26±1.35)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3、7 d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实验组、对照组细菌转阴率分别为100.00%、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实验组WBC、CRP、PCT、IL-6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联合泡沫敷料治疗慢性感染伤口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抑制细菌感染,并减轻炎症反应.

    2023-12-15

    2023 年 021 期

    686

  • 26.综合供能站成品油销量预测模型与应用

    作者:范庆来;周君良;武禹伯;肖剑虹

    摘要: 及时准确地预测销量能极大程度上辅助营销决策,然而影响供能站成品油销量的因素复杂,难以直接用于销量预测.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可找出几个影响销量的共性因子.使用回归方法,获得共性因子跟销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对共性因子进行预测.应用模型计算的预测销量与实际数据比较,发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综合供能站成品油销量预测模型能较好用于销量模拟,并应用于经营决策、运营计划、计划实施、结果复盘等工作.

    2023-07-22

    2023 年 003 期

    678

  • 27.超强台风"舒力基"(2021)的尺度可预报性

    作者:黄雨婧;谈哲敏

    摘要: 台风尺度表征了台风低层风场特定风速半径大小,是台风灾害影响范围的重要度量.针对超强台风"舒力基"(2021),对其尺度可预报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模式可以模拟出台风发展初期台风尺度(内核尺度RMW、外围尺度R17)的演变趋势.基于集合预报的模拟试验,具体分析了内核尺度RMW、外围尺度R17演变及其误差增长特征.台风预报总体误差主要出现在对流层下层850 hPa,距离台风中心50~150 km.从初始环境场看,初始相对湿度是影响台风尺度误差增长的重要因子,初始高湿环境有利于台风发展阶段的台风尺度高离散度,从而限制了台风尺度的可预报性.在一定程度上,外围风圈半径的可预报性要高于内核风圈半径.

    2024-07-23

    2024 年 002 期

    668

  • 28.基于容器云技术的典型遥感智能解译算法集成

    作者:赵智韬;赵理君;张正;唐娉

    摘要: 针对当前航天遥感信息处理向云计算发展的趋势,将容器云技术应用于遥感数据的智能处理,通过在计算集群中部署遥感解译算法镜像与分布式存储服务,屏蔽复杂的环境依赖问题,并通过配置文件进行流程管理,形成了从开发到部署的整体技术路线,为遥感智能解译技术的集成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新思路.以几种典型的遥感智能解译算法为例,证明了该方案在智能解译模型的集成化开发部署上的高效性,为遥感智能解译技术的新型云端模式探索了可行性方案.

    2023-02-07

    2022 年 002 期

    661

  • 29.基于深度行为分类的人员轨迹盲推方法

    作者:郑秋菊;陈欣

    摘要: 针对传统的非足部基于人员轨迹盲推的室内定位(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方法仅适合单个行为条件下的定位,无法适应真实定位场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行为分类的人员轨迹盲推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的深度学习进行人员行为分类,并且根据分类结果(手持条件下、口袋中、自由晃动)设计不同的模型进行迈步检测、步长估计和航向估计,从而对人员的位置进行估计.实测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其行为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8%,并且相比于两种传统的单一行为定位方法,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1.7 m和2.3 m.

    2022-06-27

    2022 年 003 期

    658

  • 30.热带气旋发展增强过程中龙卷尺度涡旋活动特征

    作者:周玥滢;方娟

    摘要: 观测发现热带气旋(TC)边界层中存在龙卷尺度涡旋(TSV),其引起的相关阵风对近地面具有强烈影响.利用WRF-ARW模型,通过对飓风Earl(2010)进行高分辨率的数值试验模拟,分析了 TC边界层龙卷尺度涡旋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Earl发展增强过程中,TSV数量随着Earl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尤其在最强期间表现最为活跃,一方面TC的增强提供了更强的背景场使得TSV更易生成,另一方面更强的背景场使得长生命期的TSV增加,每一时刻同时存在的TSV也就更多.TSV生成区域随Earl的发展从垂直风切左侧逐渐集中至逆风切左侧,且始终位于RMW内侧近地层次级环流上升支和最大垂直涡度位置附近,这里通常满足垂直切变和水平切变不稳定的必要条件,TSV涡度收支分析的结果表明,对TSV生成发展起主要贡献的是与水平风水平切变相关的拉伸项以及与垂直切变相关的扭转项,这意味着TSV的生成与发展可能与垂直切变不稳定和水平切变不稳定有关.

    2024-07-23

    2024 年 002 期

    652

  • 31.基于深度多级残差网络的低信噪比下空频分组码识别方法

    作者:张聿远;张立民;闫文君

    摘要: 针对低信噪比下信号受噪声干扰强,空频分组码(Space-Frequency Block Code,SFBC)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分析与深度多级残差网络的SFBC自动识别方法.通过对互相关序列进行时频分析与降噪、非时钟同步拼接等预处理,以获取能够反映其本质特征的二维图像,适应不同接收端时延下的信号识别,构建带有多层跨越连接的深度多级残差网络以充分融合深浅层特征,实现SFBC识别.该方法不需要人为设定阈值和假设检验统计量,克服了传统算法人工提取特征存在的调参过程烦琐、专业经验要求高的缺陷,对低信噪比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信噪比为-14dB时,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5.8%.本文提出的特征转化和预处理方法,为基于特征提取的识别方法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提供了新思路,其思想同样可应用于其他通信信号识别领域.

    2022-06-27

    2022 年 001 期

    641

  • 32.多孔金属板辅助下微创跟腱修补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观察

    作者:康聪;王哲;崔继君

    摘要: 目的 观察多孔金属板辅助下微创跟腱修补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跟腱龙修补术,观察组采用多孔金属板辅助下微创跟腱修补术,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跟腱愈合时间)、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实验室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跟腱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分别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AOFAS踝-后足评分、ATRS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时,2组TGF-β1、BMP-2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孔金属板辅助下微创跟腱修补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较好,能加快术后康复,改善患肢功能,提高TGF-β1、BMP-2水平,且多孔金属板更贴合病变组织生理解剖形态,可大大减少手术相关损伤和并发症,相较于跟腱龙修补术更具有优势.

    2023-12-15

    2023 年 021 期

    627

  • 33.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料关键问题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国倡;魏艳慧;雷清泉;郝春成

    摘要: 半导电屏蔽层作为高压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缆结构中起到均匀电场的作用.目前,我国高压电缆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然而高电压等级电缆料严重依赖进口,存在较多的技术壁垒.该文从高压电缆屏蔽料发展历程及关键问题、屏蔽料组成及关键性能参数、屏蔽料性能提升及改性3个方面综述了高压电缆屏蔽料的研究进展.首先,梳理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料发展历程,提炼当前屏蔽料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和关键问题;其次,探讨屏蔽料导电和导热机理,从基体树脂、导电填充物和添加剂3个方面分析屏蔽料组成及性能,分析不同电压等级屏蔽料关键性能参数与技术要求;最后,探讨半导电屏蔽层配方,半导电屏蔽层–绝缘层界面特性和半导电屏蔽层性能对绝缘层电荷积聚特性的影响,并提出通过半导电屏蔽层改性抑制高压直流电缆绝缘层电荷积聚的方法.该文所做工作可为我国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料的研发、高压电缆性能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2023-02-11

    2022 年 004 期

    626

  • 34.海洋性大陆地形对夏季季节内振荡的影响:基于2020年9月个例的数值模拟分析

    作者:孔钰博;周逸豪;汪曙光

    摘要: 海洋性大陆(Maritime Continent,MC)是夏季大气季节内振荡(the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BSISO)传播的必经途径,而MC对于BSISO结构和传播产生的重要的影响机制很不清楚.针对此问题,利用高精度数值模式对一次BSISO事件展开数值模拟试验研究.选取2020年8-9月的一次BSISO事件,利用高精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本次BSISO过程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数值模拟.发现WRF控制试验合理模拟出与再分析资料中相近的北传低层风场以及明显具有BSISO特征的西北-东南倾斜的雨带,并合理地捕捉了本次BSISO事件的传播特征和平均状态.为了研究MC地形对本次事件传播和强度的影响,在WRF模式中去除了 MC地区的地形,开展了敏感性试验.在去除地形的敏感性试验中,BSISO低空风加强,传播更加平滑,整体降水幅度增加,而在岛屿上水汽大幅增加,降水量减少.在地形高度为零的情况下,纬向平流大大增强,从而增强了海上对流,促进了 BSISO的加强和传播.此数值模拟试验研究揭示了 MC地形对BSISO降水结构、传播和幅度的影响.

    2024-07-23

    2024 年 002 期

    622

  • 35.基于深度数据感知的工业园区短期负荷预测

    作者:胡博;李桐;王义贺;崔嘉;杨俊友;许军金

    摘要: 结合自动编码器的特征提取能力与长短期记忆(LSTM)良好的时序预测优势,提出一种基于LSTM自编码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基于深度模型学习能力优势,构建自动编码器的工业园区负荷数据特征提取模型.其次,给出基于格布拉斯准则的异常值判断方法和拉格朗日样条插值的缺失值补全法.最后,利用Tensorflow架构调用Keras库搭建实验平台,对轻工业负荷、重工业负荷和光伏发电工业用户负荷分别展开预测实验,实验结果验证LSTM自编码模型预测短期工业负荷的有效性.

    2022-06-27

    2022 年 006 期

    611

  • 36.模拟启动时间和双台风对"21.7"河南极端暴雨事件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心怡;张熠;刘昊炎;王其伟;王迪

    摘要: 对发生在2021年7月18日至21日的河南极端暴雨事件("21.7"河南暴雨)进行集合模拟数值试验,旨在探究模拟启动时间以及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对此次暴雨事件的影响.不同模拟启动时间的试验组分析表明,在降水峰值发生前24 h启动的一组试验能够最准确地模拟双台风的路径和强度演变特征,其再现了"21.7"河南暴雨中心位置、强度及时间演变特征,这主要是由于该试验很好地再现了低层东南风急流及其动力辐合特征,基于此最优试验移除台风环流后,副热带高压西伸南压且水汽输送路径随之发生调整.通过定量分析降水关键区的整层水汽通量发现,在降水最大峰值出现的时段内,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分别削弱了东南风和偏南风的水汽输送,表明台风的存在对降水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某些时段内反而减缓了河南地区的极端降水.

    2024-07-23

    2024 年 002 期

    603

  • 37.低碳转型政策对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徐妍;宋怡瑾;邵帅;

    摘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作为推进这一凤凰涅槃过程的核心主体,其践行环保减排、承担绿色责任的激励机制已经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点。该研究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代表性低碳转型政策和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该政策实施对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SG)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中国自2010年以来实施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ESG质量,该政策使试点城市上市公司的ESG指数平均提高了27.42%,且这一结果在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可靠。②在该政策的影响下,来自政府监管和公众舆论监督的压力是企业自主改善ESG质量的重要动因。③通过绿色金融支持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低碳转型政策改善企业ESG质量的重要机制。其中,绿色技术创新表现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且能源节约类绿色技术的创新水平和质量提升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改善企业ESG质量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该研究表明,中国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不仅在宏观层面推动了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在微观上也促进了企业践行低碳转型理念、承担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责任,这在丰富和补充企业ESG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内容的同时,也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一定的学理支持和决策依据。

    2024-09-16

    2024 年 004 期

    598

  • 38.登陆我国内陆热带气旋的衰减趋势分析

    作者:赵熠轩;仇欣;王其伟

    摘要: 全球变暖背景下,登陆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的衰减速度是否放缓存在争议,登陆时强度不同的TC的衰减趋势是否一致还不清楚.利用两个描述登陆TC衰减的物理量,即登陆衰减时间尺度r和登陆衰减维持时间D,研究了 1980-2021年登陆我国内陆TC的衰减变化趋势,并探讨了 TC登陆强度分档对衰减变化趋势的影响.对于登陆我国内陆的TC,无论是r还是D,整体来看都没有随时间显著变化的趋势.进一步将TC的登陆强度分为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TS)、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STS)和台风(Typhoon,TY)档,发现不同强度档的登陆TC,其登陆地点以及登陆后的路径体现出不同特征,使得不同强度档登陆TC的衰减趋势存在差异.从TS档到STS档再到TY档,r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增加到减小再到明显减小,呈连续改变,而D的变化趋势从增加到减小再到增加,未呈连续改变,表明登陆TC的衰减变化趋势在不同登陆强度条件下存在不一致性.从显著性上看,只有TY档登陆TC的r的变化满足90%置信区间显著下降趋势,表明登陆TC衰减趋势在不同登陆强度条件下存在不确定性.

    2024-07-23

    2024 年 002 期

    593

  • 39.“双碳”背景下中国海上石油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体系化构建

    作者:王学栋;王梦科;

    摘要: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重要目标,同时对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中法律目标确定与法律制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海洋作为地球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海上石油开发利用活动的日益增加,海上勘探、开采、运输及相关作业性活动造成的污染事件频发,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法治化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海上石油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具备一般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特征与表现形式,但因其法律关系主体的复杂性、规范内容的不确定性、制度适用的局限性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具有天然的国际性,而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使得全球海洋污染治理更具挑战性。各国的海上石油污染治理体系虽然不同,但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其法律制度的构建多依托并服务于国家战略,强调价值理念的引导作用,以及在明确法律责任的基础上侧重构建跨界治理法律实施体系。中国海上石油污染防治的法治建设因法律规范水平与海洋治理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张力,目前面临着技术性、衔接性、功能性等多重困境。这就亟须理顺多要素法律规范层级制度构建的生成思路,从内容框定、制度衔接、救济保障三个层面系统构建中国海上石油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体系,包括推进国家责任基础上硬法与软法统筹的法律体系建设,建立跨界合作视域下的海上石油污染风险防范与监管制度,构建以整体性治理为导向的法律救济制度,以期实现对全球海洋污染治理格局变化的积极回应与全球海洋污染治理共识的有效聚合。

    2024-09-16

    2024 年 004 期

    576

  • 40.青藏高原东部地形对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暴雨过程的影响

    作者:艾真珍;董寅硕;徐昕;季玉枝;衡志炜

    摘要: 针对2021年8月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暴雨,利用地面观测和再分析资料,结合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形对本次暴雨过程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暴雨发生期间四川盆地主要受500 hPa高压脊影响,青藏高原东南侧绕流形成的西南气流向暴雨区输送暖湿空气,并在盆地形成低涡.高低空系统的耦合使得气流辐合抬升,为暴雨发生提供了良好条件.当青藏高原东部地形高度降低以后,地形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减弱,原先高原东南侧绕流产生的西南气流减弱变为偏西气流.同时,高原东北侧的西北气流加强并南下,进一步减弱四川盆地的南风分量和水汽输送,最终导致水汽在四川盆地东南侧聚集和暴雨落区的南移.

    2024-07-23

    2024 年 002 期

    564